国际财经|中国经济|股市基金|经济数据|分析评论|房产动态|消费旅游|保险|理财|
  精彩推荐 希腊暂停国际航空邮件服务|青少年不按时睡觉发短信会变笨|美国中期选举违规、意外多于往年|
应对“吃涨价”今天你“囤”了吗?
2010-11-04 09:08:33      来源:辽沈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毫无疑问,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吃涨价’时代。 ”沈阳市沈河区市民陈良昨日苦笑着说,“以前看着别的东西涨价还不太在乎,现在看着‘糖高宗’‘油你涨’之类的,再摸摸自己的口袋就笑不出来了。 ”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在监测的31种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另据沈阳市服务业委监测结果表明,上周沈阳蔬菜平均零售价格上涨6.78%。正如小陈所说,我们正在步入一个“吃涨价”的时代。

那么在食品价格疯涨的现在,我们的身边又悄然发生着什么变化呢?就由记者带您一点点进入“吃涨价”时代的百姓生活。

原材料涨价引发“多米诺效应”

“我看不光是吃的菜涨了,身边常见的食品都涨了。”正在超市里买菜的市民李淑琴说。“原材料上涨肯定会对后续产品造成影响。”对于李淑琴的感受,沈阳某家大型连锁超市副食部经理李女士这样解释,“比如秋白菜涨价会推高酸菜价格,萝卜涨价会推高咸菜价格,糖油涨价会推高蛋糕价格,大豆涨价会推高豆浆豆腐等等一系列的加工品涨价。”“而且这个涨价现在看来并不明显,一般是要延后一段时间才能表现出来。比如现在市场上卖的一些酸菜还是用涨价前的白菜腌制的,属于存货,价格波动不会很大。但是随着存货的清空,酸菜还会继续涨价。”李女士表示。“原材料涨价就像滚雪球一样,会带动下游乃至周边同类商品一同涨价。”

商品玩“缩水”竞相“变相涨价”

“因为快考试了,所以最近很忙,就总买泡面吃,但最近发现买泡面吃不饱了。”考研学生苗帆对记者抱怨。他常买的一款方便面价格没变,重量却出现缩水,这相当于变相涨价。昨日记者走访部分大型超市证实,多家知名品牌方便面面饼的规格都从90克降到了85克左右。

同时记者还发现,不止方便面,奶制品也在悄悄“缩水”,超市里不少品牌酸奶在价格没有变化的同时,净含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如某款知名品牌的酸奶,原净含量为227克,现在缩减到了200克。一些桶装的纯牛奶净含量甚至缩水了100多克。另外,一些饮料的容量也从过去的600毫升变成了500毫升。

不光超市,不少饭店也在分量上做起了文章。常来沈阳出差的司机胡勇向记者反映,以前他常去的位于沈阳站的一家司机快餐店现在分量都少了,以前满杯的豆浆现在都只给到七分满,油条更是明显变“瘦”了,只有原先的2/3。

而在三经街附近的一家川菜店里,顾客赵玉香也表示虽然价格没变,但是菜量大幅度缩水。“以往一盆水煮鱼端上来,上面辣椒和花椒都是厚厚的一层,可现在因为调味品涨价,辣椒和花椒少了一大半,鱼吃上去一点儿味道都没有。”

“囤囤族”的诞生

面对食品价格的飞涨,不少市民也拿出了自己的对策,出现了“囤囤族”。

在市府大路附近的一家超市中,记者就看到了一位“囤囤族”――家住沈河区的市民张善有,他推的车中放着5桶食用油,张先生对记者说:“前几天看报纸说油价要涨了,这不今早老伴就催着我来多买点豆油。 ”

超市卖场负责人表示,这一个月来卖场的生意都很不错,像张先生那样一买五六桶油的都是少的,一买十多个大包小包商品的顾客也不少见,这些顾客大都会去买相对应的可能会涨价的商品。“有时候是全家一起出动的,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份清单最后一起结账回家。”

见习记者 曹洋


新闻热搜
 
商讯
视觉
博客
日本制最昂贵充气娃娃
日本某成人玩具制造商最新发布的一款史上最昂贵的充气娃娃,高度仿真,价格约40万人民币! >> 详细

论坛
费翔童年私房照
费翔走红,除了他的歌声还有他混血儿的漂亮外表。因为他,混血儿成了80年代最热门话题之一。 >> 详细

财经
点击排行
 
 
英语点津
网站地图                  
国际 要闻 深度 亚太 北美 中东 拉美 中外关系 国际组织 海外看中国
评论 本网视点 国际时评 中国观察 财经评论 网友热议 影视书评 声音 漫画 外交讲坛
财经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分析评论 股市基金 房产动态 经济数据 消费旅游 理财保险 资讯抢鲜报
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劲爆丑闻 名人轶事 精彩热图 幽默 本周推荐  
音画 环球瞭望 社会百态 娱乐时尚 图吧博客 论坛精选 军事天地 时事热点 图片专题  
军事 军事广角 即时消息 装备图集 中国国防 国际防务 军事评论 专栏    
  台海风情 台海热点 台湾旅游 台海局势 走进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