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尽管存在争议,这样的结局却也并不出乎意料。早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时,悍马品牌销量仅在美国本土就暴跌了51%。其高耗能的特性与当今世界低碳环保的形势南辕北辙,这也决定了其必然离开的悲剧命运
8月31日,历经数次收购风波的悍马品牌最终以谢幕收场。自8月20日,通用汽车美国总部宣布悍马品牌正是关停的消息以来,这个有着18年光辉历史的著名品牌再次成为世人焦点,扼腕叹息、拍手叫好着皆有。
尽管存在争议,这样的结局却也并不出乎意料。早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时,悍马品牌销量仅在美国本土就暴跌了51%。其高耗能的特性与当今世界低碳环保的形势南辕北辙,这也决定了其必然离开的悲剧命运。
然而,悍马的关停真的仅仅只是节能环保的形势所迫吗?
“油耗子”历经几度生死轮回
早在2008年6月,通用就开始酝酿出售悍马品牌计划。当时,通用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出售悍马品牌可以换取超过5亿美元的现金,为公司岌岌可危的现金流注入新鲜血液。
从2008年年底开始,还未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通用汽车积极地向世界各大投行及全球15家相关企业传递了出售悍马的意向,其中甚至包括像上汽和东风这样的中国汽车企业,但实际响应者寥寥。
正在通用走向绝望之时,出售悍马品牌的计划因一家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峰回路转。2009年6月3日,就在通用正式宣布进入破产保护程序的第三天,通用汽车对外发布消息称,已经和来自中国的意向买家―――四川腾中重工签署了出售悍马品牌的框架协议。
根据协议,腾中重工在支付通用大约1.5亿至2亿美元后,将获得悍马品牌、商标和商品名称的所有权,同时拥有生产悍马所必需的具体专利的使用权。另外根据协议要求,腾中也将承接悍马与现有经销商签订的经销协议。
尽管通用对此笔交易寄予厚望,但是腾中重工随后在向政府报批收购请求时却出现了严重问题。由于腾中重工在申报收购请求中刻意隐瞒收购标的,加上收购者本身不具备“造车”资质,这笔交易最终未能通过中国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批。
此项收购交易宣告失败后,通用再次就悍马品牌的去向问题与来自印度、中东和俄罗斯资本进行了接洽,但是最终仍没有一家公司或者私人资本愿意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无奈之下,通用于8月20日正式对外宣布关停悍马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