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深圳”――近30年来,他与这座城市一起成长,一起经历坎坷与痛苦,成功与喜悦。他从1983年19岁大学毕业来到深圳光祖中学教书,现在是坪地街道办事处主任,同时也是龙岗区作协主席。
他叫黄惠波,笔名黄坪地,意在“时刻提醒自己是坪地人,要为坪地服务”。尽管从政已近20年,但多年的教书生涯,让他至今看起来仍不像官员,而更像是一个谦和儒雅的教师。“我对深圳有感情,没有深圳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自称为是“老深圳”的黄惠波说。
两辆自行车送他到学校
1983年,从韩山师范专科学校毕业,19岁的黄惠波被分配到深圳坑梓光祖中学教书,如同刚刚迈开发展步伐的深圳经济特区一样,他开始踏上自己新的人生征程。
8月12日,从老家揭阳坐了整整一天的车之后,黄惠波终于到达了深圳汽车站。当时的汽车站还位于现在的东门晒布路附近。而坑梓属当时坪山镇的一部分,从市里到坑梓一天只有一班车,早晨5点多从坑梓开到市区,下午5点多再返回。就是这样一班车,黄惠波事后得知,还是身为坑梓人的深圳汽车站站长对家乡的“特殊照顾”。
当晚7点多,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来到了坑梓汽车站――一间破旧的民房。下了车后,所有人都走了,只留下黄惠波一个人孤零零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无助地站在公路边。“什么深圳特区呀?简直是荒山野岭!”黄惠波抱怨。当时暮色苍茫,面对眼前场景,他突然想起鲁迅的《故乡》里的一段:“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黄惠波告诉记者,很多年之后,他的脑海里仍清晰浮现当时情景。
站了许久之后,黄发现远处有一个亮着微弱灯光的小茅草棚,走近一看是个小卖部,里面有一老一少正坐在暗淡的灯光下,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眼前这个不速之客。“我当时感觉就像走进了土匪窝。”黄惠波战战兢兢地问那老人家,这附近有没有叫光祖学校的?老头一直不吭声。等黄惠波说了一堆话之后,老头才问,你是不是刚分来的老师?黄说是。他突然变得兴奋起来,从凳子上弹跳起来说,我们这么多年都没有外地老师来了,你是第一个!他马上指挥儿子去推自行车。两人两辆自行车,一个驮人一个驮东西,把黄惠波送到了光祖中学。到学校后,黄惠波摸索了半天,从兜里找出6毛钱要给老头(事后黄惠波得知他叫黄水平,其实才40来岁,只是面黑显老)作答谢,黄水平好像受了侮辱似的,推开黄惠波的手,转身就和儿子离开了。“当时深圳人太淳朴了!”黄惠波感慨。
晚上方便必带手电和棍子
身为正规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黄惠波,在当时的光祖中学可是名副其实的科班高材生。刚刚建立经济特区的深圳当然不会亏待这样的人才。他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是99元,第二个月便升到了105元。后来,他在给家乡的父亲写信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时,说起工资,身为老干部的父亲很“不平衡”。“我干了几十年,工资还没你高呢。”父亲说。“特区的待遇就是好嘛。”黄惠波回信说。当时待遇虽然不低,但生活上却遇到一些麻烦和不便。
尽管当时的光祖中学已有77年历史,但因此前受文革影响一度停办。随着深圳特区建立,1982年才复办中学,学校连厕所都没有,大便要到山上去解。黄惠波说,晚上到山上去解手有两样东西必带。哪两样?一是手电筒,二是棍子。手电筒不用说用来照明的,棍子做什么用呢?“是用来打蛇的。”黄惠波说,当时坑梓非常原始,有很多蛇,狐狸亦出没。有一天清晨,他睡醒之后,刚睁开眼,就看到一条大青蛇赫然盘在窗台上,正望着他呢。把他吓得一身冷汗,此后睡觉再也不敢开窗。当时光祖中学有400余名学生,学生夜间自习时,打蛇成了常规节目。有一次,在微弱的月光下一条巨蛇被众人用棍子围攻打死,后来找来电筒一照,竟是一条剧毒的眼镜蛇,让师生们一阵后怕。
刚走出大学校门的黄惠波不仅很快适应了新工作和新生活,因为工作突出,还连续取得骄人业绩。工作第二年就被破格提拔为学校教导处主任,成为当时全深圳最年轻的中学教导主任。1988年初,年仅24岁的黄惠波在评职称时连跨两级,被破格评为中学一级教师。这么年轻的一级教师,让当时许多教育界同行都不敢相信。
深圳不喜欢投机取巧的人
1989年,黄惠波调到宝安中专教书,有朋友给介绍了个对象,看了对方照片之后,黄惠波说就是她了。她叫刘健英,在海南教书,其父是归国华侨海南老知青。就这样,两人在年底见了一面之后,次年2月就登记结婚了。因当时妻子在海南无法拍结婚照,无奈之下黄惠波在深圳照了一张一寸照,妻子在海南照一张一寸照,之后再拼在一起就成了结婚照。
“这也是深圳的特色了。”黄惠波微笑着说。
婚后,黄惠波向学校申请了一套单独的一室一厅住房。1990年后,妻子也顺利从海南调来深圳,夫妻俩才算正式团圆了。第一台冰箱是万宝牌,是家里花了1500元钱买的别人处理的次品。因为当时对冰箱这玩意儿还很新鲜,冰箱在启动时发出机器般的巨大轰鸣声,把黄惠波和妻子都吓了一大跳。“是不是放得不够平稳?”他们后来用纸片垫住一角,但再次启动时仍发出巨大轰鸣声。原来并非放置不平,而是冰箱老化,他们只好无奈作罢,后来竟渐渐习惯了这有节奏的巨大的噪声。
与此同时,黄惠波本人作为深圳教育界的优秀年轻老师代表,也开始逐级跨越式进步。在宝安中专当了两年讲师之后,他又被调到宝安县教育局做办公室秘书,宝安县撤县设区时,在龙岗区教育局任科长。1996年,他成为葵涌街道宣传部部长。后来又升任布吉街道办副书记,2006年,他从布吉街道办调任现职。
黄惠波说,深圳很有趣,每次升迁他事前都不知道。“深圳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就看你是否努力。而努力绝非钻营,而是要脚踏实地。深圳这个地方说到底不认投机取巧的人。”黄惠波说,作为一个从农村走来一无所有的青年,到现在作为街道办的领导,在深圳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让他总结出这样一个道理。
那一刻我人生最成功
在坪地街道4年来,黄惠波已记下30多本工作笔记,“这些笔记日后翻看起来是很有意义的”。他说基层的工作很繁琐,这几年攻坚克难的工作尤多,如查违、拆迁、安全、综合治理等,有时一天下来实在颇劳累。但每天都能为当地的老百姓办点事,觉得很充实,很有成就感。
尤其是深惠路扩建和横坪公路建设都是在自己任职期间开通的,他觉得很开心。而在他办公室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挂了厚厚一叠群众送的“为民办实事”锦旗,“挂在那里是对自己的鞭策,是要时刻提醒我自己,要时刻为老百姓做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黄惠波说。而让黄惠波津津乐道的还是当地普通群众对他的记挂。白石塘一位妇女,前段时间就给他送来一麻袋青草药。这青草药是她自己采摘、晒干、切好的,据说有利咽润喉的功效。
尽管现已身为官员,但黄惠波认为,他很难忘是在光祖中学的岁月。
2006年,逢光祖中学百年校庆。黄惠波作为嘉宾被邀请参加,当时市里的几位副市长也都参加了。大家一起去参观光祖中学的百年校史展览馆,馆内都是诸如第一任校长――康有为的学生,巴黎大学的博士欧榘甲等……突然大家看到一个专柜――写着“80年代黄惠波主任专柜”,里面陈列的是黄惠波20多年前教书时候的教案、发表的文章和一些获奖证书。他真没想到学校还给他专门搞了一个专柜。当时,所有人都还未认出黄惠波本人。而女解说员一边解说此人当年如何19岁来此教书,20岁成为深圳最年轻教导主任等等,“我用手指点着自己的鼻子说,这就是我哦。”解说员起初不敢相信。但后经现任光祖中学校长证实。“这个女孩子突然就跑掉了,过了一会儿她手捧一大束鲜花送给我。我认为我以后的人生,绝对不会超过这一刹那。”虽然已时隔4年,黄惠波回忆起当时情形仍显得异常激动。
样本家庭候选理由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第一批外来教师,黄惠波及其家庭随着深圳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正如黄惠波说“没有深圳我不可能有这一切”一样,深圳的包容,深圳的开拓创新精神,让每一个有梦想并愿意为之努力的人都能实现自我并成就自我。黄惠波及其家庭的成长变化点滴折射出特区发展的脚步――每一步都脚踏实地,每一步都铿锵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