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4月6日,原题:丰田所失未必是中国所得中国和全球其他汽车制造商一样,正在寻找利用丰田挫折的方式。在去年的底特律汽车展上,比亚迪重申2025前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制造商的雄心,但现实是,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仍处于发展初期,他们的增长点还是国内。
中国汽车企业的主要资本是年轻、有活力的工程师、勤奋的工人和低成本造车的能力。在创新方面,中国擅长将国内供货商造好的部件拼凑到一起,以此节约研发成本。中国汽车制造商缺乏的是强大的质量文化和确保每件出口产品一直高度可靠的体系。很多员工没驾照,也不熟悉汽车的基本操作。公司创始人也意识到,自己的才能和一线管理能力差距很大。
这些劣势的主要原因是汽车制造业年轻。中国汽车市场的性质也有助于解释为何中国汽车制造商不断为质量奋斗。今年70%的购车者将第一次把汽车开回家。由于以前没持有经历,他们往往比欧美的第一次购车者更能容忍质量瑕疵。
质量文化不是简单买来或一夜之间开发出来的东西。中国车企如果不克服这个缺点,将很难打入发达国家市场。
同时,在海外市场扩张时,最好的选择是继续向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那里的收入和质量期待较低。2009年,中国汽车出口下降50%。因此,预计中国汽车公司将把多数资源集中在国内。去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还有,中国不同于日本和韩国。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品牌在国内基本没有外来竞争,自然觉得有必要进入美国市场,来证明它们的竞争力,而中国已经容纳了世界各大知名汽车生产商。
中国汽车生产商目前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0%。如果它们可以稳定提升质量和国内市场份额,就等于证明自己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立足。谁强谁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在变强,谁在变弱。在大规模召回事件过后,丰田的竞争地位被认为下降了。如果比亚迪和奇瑞的质量继续提高,中国将朝着为世界制造高质量汽车的目标更进一步。(作者迈克·邓恩,周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