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近期作为全球经济风向标以及本轮危机爆发地的美国发布一系列数据表明,经济已经开始企稳。周末公布的最新就业数据显示:7月份美失业率意外下降,这进一步证实美国经济衰退正在接近尾声。同样在此次危机中遭到重创的英国亦迸发出复苏的“萌芽”:英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7月份均出现扩张,6月份的工业生产则出现一年半以来的最大升幅。专家进一步指出,本论衰退中率先复苏的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回暖”还是要取决于世界经济运行中的诸多坐标。
奥巴马:最糟糕阶段已过去
失业率一直被经济学家当作衡量经济复苏最重要的指标,周末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美7月份非农就业人数下降24.7万人,为去年8月份以来的最小降幅,并低于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预期的下降27.5万人。根据家庭调查得出的数据,失业率下降0.1个百分点,至9.4%。
上周五的报告显示,7月份制造业就业人数减少52000人,为1年内最小降幅。
周末,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经济可能已经渡过最糟糕的阶段。奥巴马称,美国经济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他表示,目前的就业职位减少幅度已不到他上任时的一半,金融系统已脱离崩溃的边缘,市场的上涨正在使美国人401K退休金计划的价值回升。奥巴马称,最新的就业数据和最近公布的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都表明态,美国经济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已经过去,但经济尚未完全脱离困境。
受积极的就业报告提振,美国股市上周五收盘走高,道琼斯指数收于9个多月最高水平。道指成份股美国运通领涨,前成份股美国国际集团和花旗集团也双双走高。
道琼斯指数上涨113.81点,至9370.07点,涨幅1.23%,盘中一度上涨181.45点。道琼斯指数上周累计上涨198.46点,涨幅2.2%。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7.09点,至2000.25点,涨幅1.37%。该指数上周累计上涨21.75点,涨幅1.1%。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3.40点,至1010.48点,涨幅1.34%,该指数上周累计上涨23点,涨幅2.3%。
Nollenberger Capital Partners股票交易主管托德·克拉克表示,虽然上周市场总体表现不错,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尾盘时涨幅有所收窄,其中领涨的金融股自高点回落。之前一直领涨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涨势开始落后。这可能意味着市场有些过于乐观。
尽管拐点开始显现,但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少。首先,失业率和住房止赎率居高不下。其次,金融机构健康状况仍不乐观。第三,危机后的“退出”策略实施问题。美国著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认为,危机过后,无论从政治上还是从技术上,从经济中抽走流动性比拯救经济时注入流动性的难度都要大。有经济学家分析,如果退出策略处置不当,可能会引发新的金融震荡。
从中远期看,美国还面临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应对金融危机使美国财政赤字飙升,本财年美国联邦财政赤字预计达到1.8万亿美元。而目前备受争议的医疗改革方案将在中期使美国财政面临更大压力。
英国持续注入流动性
在不断注资带来的经济复苏“萌芽”同时,市场人士也看到了流动性带来的负面影响,“退出政策”已经在多个场合被提及,但英国央行依然为经济注入持续的流动性。英国央行在5日至6日举行的货币政策决策会后发表报告明确指出,英国经济衰退程度比原先估计的更严重。为此,英国央行不但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的历史最低水平不变,还出人意料地宣布将直接向市场投放500亿英镑,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规模从先前的1250亿英镑扩大至1750亿英镑。
从英国央行这一策略可以看出,从当前情况看,尽管英国经济已经出现一些复苏“萌芽”,但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复苏仍面临不少难题。
从目前情况看,英国经济复苏前景面临以下几大不确定因素。一是实现金融市场稳定还任重道远。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主要源于美国次贷危机,而金融危机导致的金融机构资本账户严重失衡、银行惜贷造成市场流动性不足等则是经济危机发生的主因。当前,美国和英国等国的金融市场还远未稳定,银行惜贷问题仍很严重,这势必影响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增长,从而阻滞西方经济复苏的步伐。
二是“退出”战略孕育着很大风险。西方经济能够成功避免更严重的衰退和较早出现复苏希望,主要是由于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步调相对一致地采取了力度罕见的巨额经济刺激措施,其中主要是财政措施和货币政策措施。这一方面对刺激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另一方面却为经济长期前景包括财政赤字激增和通货膨胀上升埋下了隐患,因此不可能长期执行,迟早都要实施“退出”战略。
三是缺乏经济调控杠杆,政策调控难度加大。目前西方经济体的短期利率基本均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利率对经济的调控作用可以说已经完全丧失,所谓的“量化宽松”非常规货币政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无奈出台的。因此,长期的极低利率、实际上的负利率,使得西方央行很难对经济实施再调控,从而使经济运行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