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最近一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影响呈现扩大态势。美欧乃至亚洲金融市场都出现较大波动。随后,美、欧、日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当局连续向金融系统注入巨资,以应对信贷流动性短缺风险、阻止危机进一步波及其他经济领域。
短期冲击已经形成
现阶段,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已引发较大负面冲击。一个直接影响就是信贷市场的短期流动性不足。以美国为例,由于次级贷款市场情况不明朗,再加上近期连续出现抵押贷款公司破产和大型投行基金倒闭消息,作为信贷资金主要来源之一的主要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都采取了避险措施,整个市场出现浓重“惜贷”气氛。
《经济学家》期刊提供的数据,近来美国商业贷款市场利率相对国债利率的息差已经明显上升,相比2006年底翻了约一倍。作为资金价格的一个主要指标,这一上涨反映出资金供应趋紧、“风险溢价”提升。美林公司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球投资级债券(来自信用度好的发行人)发行规模仅有980亿美元,为2004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市场流动性下降、融资成本上升的情况如果成为常态,影响就不仅限于资本市场上借助高杠杆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基金,还有可能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正常融资需求,导致消费和投资收缩,进而对整体经济产生损害。
另外,各种形式的资产证券化操作已经将次贷市场的风险传播到更广泛领域中,造成影响面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作为该市场主要证券化产品之一,来自美国发行人的担保债权凭证(CDO)基本分散在5类金融机构手中,它们包括银行(31%)、资产管理公司(22%)、对冲基金(10%)、保险公司(19%)和养老基金(18%)。从更广范围看,由于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联系紧密,市场心态趋同,美国次贷市场的影响已经不只限于本土,德国、法国和英国等国部分海外投资基金受到较明显冲击。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次贷风波造成的短期负面影响更多体现在对市场信心的打击上。首先,市场信心的变化,造成了近期股市、债市、汇市等各类市场资产价格的较大幅度波动。其次,美国信贷市场层次类别丰富,目前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突出表现在住房市场。但汽车、教育金、信用卡等其他市场是否存在类似问题?一般市场是否存在类似问题?这些疑虑将会进一步加重,并可能借助负面消息或传闻造成新的市场恐慌。
负面影响或将持续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问题乃数年累积,其后有房价走低、市场利率走高的因素,也有资金供应方降低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埋下的恶果。因此,问题的影响或将持续。
根据瑞士信贷银行的跟踪数据,美国次贷市场经历贷款条件重设的高峰期将出现在今年11月前后,届时的月重置贷款规模将上升至500亿美元。由于利率等贷款条件重置,美国次级贷款客户的还款数额平均将增加三成以上。尽管测算数据略有出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支持对这一趋势的判断。
另外,作为次贷市场基础的美国住房市场可能还没有出现“拐点”。标准普尔公司的预测是平均房价在明年一季度见底,届时客户还款压力可能增大,违约率进一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