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高速的生产之道
无论是之前20万套的开工任务,还是如今的23万套,都是不小的担子。为此,北京市创新了一系列机制,来保证完成这一目标。
保障房建设离不开各方支持,尤其是来自民间的智慧。今年6月21日至7月20日,北京在市规划展览馆展出了32个保障房项目,让老百姓参观这些保障房的规划设计情况,并现场提出建议,以促进北京市保障房设计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其更宜居,最终颇见成效。
土地是房地产重要的生产资料,近年来北京市一直优先保证保障房用地的供应。尤其是在今年,北京市5月4日一次性将保障房用地公之于众,并且按照1:1.3的比例落实地块,保障性住房地块供应量达到1600公顷,比原计划超出近30%。
资金是本轮保障房建设中最令人关注的一个要素。北京市通过财政资金、公积金贷款、产业园区等单位自筹资金、提取土地出让收益、以配建制等吸纳社会资金多种方式,有效推进了保障房建设。此外,今年北京市创新投融资机制,一次性直接注资100亿元成立了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为社会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提供承接平台。目前这一平台已开始发挥作用,推动了朝阳区常营公租房等项目开建。
保障房建设仍面临新考验
北京市保障房建设同时也遇到一些挑战。首先,面对自加压力新增的3万套建设目标,仅剩下不到3个月的时间了,虽然目前已开工21.8万套保障房,但仍有1.2万套的差距。
其次,就竣工量而言,北京市年初计划竣工量为10万套,目前整体竣工量已完成大半,但尚有一些缺口。冬天的气候是否会影响工期?这不仅考验着老蔡这样的建筑工人,也考验着政府部门的执行力。
此外,建设好的保障房如何科学、公平分配,这么大的体量如何做好后续管理?也是北京市政府部门面临的新课题。对此,北京市正在谋求转变,目前逐步将保障房“以售为主”调整为“租售并举、以租为主”。不仅如此,北京市还通过“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的方式严堵一些不符合住房保障资格的人投机取巧,建立了同公安、社保、地税、车管等部门联网查询机制,以精确快速筛查保障房申请人资格。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表示,北京市的保障房既要保证完成数量,还必须在质量、配套、公平配售等方面下足功夫。保障房从开工建设到后期分配管理,任务繁重艰巨,北京市是敢于打硬仗的,各部门、区县都要积极推进这项工作、不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