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咋成圣诞劫 “圣诞狂欢”背后的反思

2014-12-26 16:49:38 来源:春城晚报
打印文章  

年轻人的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开展还需多方尝试

刘燕群和刘海涛均提到了年轻人的归属感需求,除去基本的物质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城市文明的补充是改善他们内心困惑的基本方法。这项工作,由谁来做?

共青团昆明市委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团委近几年针对年轻人进行的工作,主要涉及扶贫助困等物质性帮助,对于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各级团委来落实。

谈及如何针对年轻人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时,昆明多个街道办及下属社区相关负责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认为,最难的是人员征集。不少负责人均提到,年轻人中的不少人,原籍不在昆明,但已在昆明生活、工作,多租房生活,流动较为频繁,而平日他们大多忙于工作,要逐一征集并不现实。而如果要为年轻人专门开展活动,在征集时往往也难以选定时间、人数、规模,甚至就活动本身,也难以得到他们的认可。“有时候社区活动时,想约他们参加,可我们的活动内容,比如参观展览、做手工,他们却不太感兴趣。”

同时,资金报批的空白也是活动难以开展的原因之一。多位社区负责人表示,社区开展活动需要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从而获得经费支持,但关于年轻人专项活动并没有纳入相关审批范畴。“如果要报,以什么名目报,都是问题。”

各社区负责人认为,年轻人所属单位开展的活动,往往更吸引他们参加,效果也会更好。对此,某私企负责人表示,虽然平日工作繁忙,但在节假日也会尽力给员工发放礼品或组织员工参加活动。“要搞大型的活动不现实,一般的聚会还是可以搞的,比如昨天晚上就请大家来聚餐。”聚会能得到员工的认可么?来自曲靖的小李已在昆明工作了3年,但对于这样的聚会,他却觉得无所谓,“每年都会有,基本就是吃吃饭就走了。”

记者:“对减压有没有帮助?”

小李:“这方面就很难说了。有时候也不想去公司聚餐,还要讲客套话,还要敬酒,和上班差不多。”

记者:“你希望公司办聚会吗?”

小李:“当然希望有,起码证明老板人很好,我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认可。”

记者:“如果可以选择,你愿意和朋友聚还是参加公司活动?”

小李:“肯定是和朋友聚。”

严管之后需引导

狂欢或向传统节庆靠拢

“我们不反对过节甚至狂欢,但我们反对的是素质低下的乱狂欢,只因少部分人的狂欢就要让许多人为他们善后,让许多人付出艰辛劳动,不应该呀。”昆明市文明办主任杨凤华说,从上世纪90年代起,昆明刮起了过平安夜的风潮,从2000年开始,逐渐由千人狂欢发展至今天,演变成具有昆明特色的“狂欢夜”。而这一风潮在2012年和2013年相继达到了顶峰,因今年的严管,人数明显减少,只是往年的1/3,但满地的垃圾、损坏的公共设施等问题仍然存在。

杨凤华认为,狂欢作为部分群体释放工作、生活压力的一种方式,其本身并没有错误,但不择手段、过度的狂欢,需要调动大量人力维护社会秩序,需要调动大量财力进行狂欢的后续工作,这样就不好了。“我们不反对狂欢,但这样的狂欢折射出来的是素质低下。谁来为狂欢埋单?是每一个纳税人。这样的狂欢,显然是得不到大多数人认可的。”

就狂欢而言,云南也有如火把节和泼水节等独特节庆,可惜未在昆明得到很好的推广。杨凤华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研究相关措施,给“闹包”们提供一个宣泄和放松的渠道,通过合理的疏导形成中国式的狂欢,让狂欢走上正规化。此次严管后,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引导,并通过商家等的共同努力,为圣诞狂欢营造一个欢乐、祥和、文明的环境。(记者朱琦)

编辑:张少虎 标签: 苏虎 民族风 狂欢夜 闹包 心理咨询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探访中国首个维和女子步兵班

重庆动物园白虎兄妹首次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