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地震灾区民房恢复重建 5万余户群众将搬新家

2014-10-22 14:30:15 来源:春城晚报
打印文章  

抓好5个关键

●抓好对象锁定。按照“入户调查、三榜公布、民主评议”和“户报、村评、乡审、县定”的程序,确保在10月底前,全面完成民房恢复重建对象的核定和登记造册工作。

●抓好资金筹措。多渠道筹措恢复重建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参与恢复重建,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为完成重建任务提供资金保障。

●抓好物资保障。确保物资供应的高效、畅通、安全,鼓励建材经销商通过设立直销点等方式,方便群众采购。

●抓好施工组织。组成专门力量,深入灾区开展技术指导,全力加快恢复重建进度,确保受灾群众早日搬入新居。

●抓好建设管理。要积极采用抗震设防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真正把民房建设成为“安全房”、“放心房”。

“这种结构,住着就放心了”

昨日,家住鲁甸震区龙头山镇八宝村黄泥坡的杨远洪叔侄俩正好前往骡马口办事,参观了样板房后,杨远洪指着样板房粗大的钢梁对侄儿说:“震怕了!这种结构,住着就放心了。”

杨远洪告诉记者,地震中,他们的房屋都倒塌了,现在还住在帐篷里,大家都期盼着能尽快建新房。杨远洪觉得,新房优先考虑的是牢固,同时要有晾晒平台。

他的这些想法也得到了受灾群众的认可。陈克会和冯忠菊来自震区龙头山镇街子社,他们俩在骡马口负责街道保洁工作。“农村需要考虑的还是晾晒点花椒、包谷、粮食的问题,所以晒台很重要。”

记者在鲁甸龙头山镇骡马口社区走访得知,目前,昆钢、云南建工集团等已经建起了一栋栋风格各异的样板房,提供了百余种样板房户型,不少受灾群众还专门赶来看建材、选户型。

据了解,所用建筑材料均为轻型钢结构,可回收利用受损民房的砌块、砖、水泥,每平方米建房成本在1000元左右;一栋两层楼轻型钢结构房只需10多天至1个月即可建设完工;户型设计尊重当地群众民俗习惯和生活习惯,设仓库、晒谷场、洗浴间等;抗震性能好,建成后的轻型钢结构房屋抗震级别都在8级以上;建成后安全居住使用年限最少在50年以上,一般在100年以上。(记者申时勋 易科彦 摄影报道)

编辑:张少虎 标签: 民房 恢复重建 样板房 新工艺 新材料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精彩热图

小偷与失主在银行同一窗口办业务 当场被抓

长春七旬“城市农夫”收获“阳台稻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