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云南>社会法制
旱灾致云南9州市603万人受灾 直接经济损失35亿
2011-09-22 09:49:38      来源:云南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记者昨日从云南省农业厅获悉,到目前为止,旱灾共造成全省9个州市603.6万人受灾,236.5万人、100多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大春农作物受灾达到1159.8万亩,成灾560.8万亩,绝收90.7万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5亿多元。

据介绍,入汛以来,由于降雨偏少,气温升高,河道来水整体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局部地区的遭受了较为严重的干旱灾害。面对旱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反应迅速,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深入旱灾一线,察看灾情,指导抗旱救灾工作。

8月11日,省政府下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防汛和农业生产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云府明电[2011年9号]),要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切实抓好当前抗旱防汛和农业生产。8月19日,省政府召开常务会议专门研究旱情,决定再安排1亿元用于抗旱保生产;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先后两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抗旱救灾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科学抗旱、生产自救。千方百计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实现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产稳产、非灾区多增产,确保今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完成。

省农业厅及时提出“科学抗旱保丰收”的抗旱救灾工作思路,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收集灾情,及时上报。农业厅领导分组带队深入昭通、曲靖、文山、红河、昆明等受旱较重的州市和县市区,察看旱情,指导各地抗旱保丰收。及时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抓好抗旱救灾保丰收工作。抽调60名干部和农技人员,组成20个工作组,深入旱灾较重的文山、曲靖、昭通、昆明、红河等州市的20个县区,分类指导受灾地区生产自救。及时下达了1100万亩、比上年增加100万亩(其中,850万亩粮食作物,比正常年景扩大350万亩)的晚秋播种和2300万亩冬季农业开发指导性计划及措施;提出了改种补种、引水提水灌溉保苗、施用抗旱剂、抢播晚秋作物和抓好冬季农业开发等针对性的措施,指导各地科学抗旱保丰收。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用于购置抗旱水泵2886台、补贴资金115万元。

同时,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主动应对,抽调农技人员深入到抗旱第一线,包村包户,指导农民及时改种、合理套种,尽可能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努力夺取秋粮丰收。曲靖市按照“大春损失晚秋补”的思路,积极扩大晚秋粮食面积达到174.5万亩,比原计划增79.5万亩,增80%;力争全市晚秋粮食产量达到27万吨以上,比原计划增13万吨,能够弥补大春因旱损失的10.3万吨粮食,夺取全市秋粮增产增收。沾益县按照“大春不足晚秋补、种植损失畜牧补、务农损失务工补”的思路,大力发展烟地套种秋马铃薯、秋蔬菜等,积极扩大秋马铃薯、秋荞、秋豆等种植面积,力争晚秋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3万亩、较常年增加10万亩;提前谋划冬季农业开发和明年农业生产,鼓励引导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同时全面排查因灾受困群众,及时给予救济救助,确保顺利度过难关。宣威市因旱造成全市农作物受灾184.75万亩,成灾116.7万亩,绝收10.5万亩。面对严重的灾情,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反应迅速,果断决策,市级财政投入抗旱资金1260余万元;组织了1000多名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实行包村、包农户、包地块“三包”责任制,加强抗旱救灾技术指导;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烤烟地套种秋马铃薯、秋蔬菜等,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42万亩秋粮播种。预计可实现晚秋粮食增产4.3万吨,有效弥补大春因灾粮食损失,带动全年粮食实现增产增收;出动机动车1100辆,水泵1160台,开展抽水、送水保苗工作;新增人工增雨炮点2个、购买降雨防雹弹1万发,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按照农业损失非农补的思路,组织春季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2.1万人。昭通市提出“重旱地区少减产,轻旱地区保稳产,无旱地区多增产”的思路,通过对绝收地块补种2-3次,实现了大春满载满插;积极扩大晚秋粮食种植面积达到94万亩,比去年增加20万亩;初步预计全市秋粮能够达到170万吨左右,较上年增加1%。

到目前为止,全省农业系统累计组织机关干部、农技人员50多万人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抗旱救灾工作;累计投入抗旱救灾资金1.3亿元;灌溉农田574 万亩次;改种补种80多万亩;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控1400多万亩次;完成晚秋播种970多万亩,完成计划的88.2%。为挽回旱灾损失,实现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来源:云南网(记者 杨之辉) 编辑:宁波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宣布,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瞄准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窗口前沿发射。>> 详细

各地新闻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详细
点击排行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举行 胡锦涛作重要讲话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