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市被纳入开办个体诊所新规的试点城市,诊所代表大呼“按新规大部分诊所很难达标”。昨天,在听取10位诊所代表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后,省卫生厅厅长陈觉民提出,现存正在经营的诊所,没有达到新规的将限期达标,将会规定一个时间限期达标,而此后申办的诊所要严格执行新规办理。据悉,昆明市《关于开展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有望在本月内出台。
目的:规范医疗服务市场行为
有的代表提出新规的7个条件要全部满足,昆明大部分诊所都很难达到标准。“就‘副高以上医师才能开诊所’的条件,我敢说80%都达不到。”
陈觉民半开玩笑的说道,在昆明“找诊所容易,找厕所难”,区域不大的范围内开办了若干诊所。如果按新规的7个条件做一次回顾和检审,至少一批个体诊所要被淘汰。“做这个试点是为什么?我认为新规在5个城市试点,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整顿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的诊疗行为,最终发展个体诊所。”
陈觉民谈到,昆明市医疗机构分三大块:公立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以及个体诊所。“打个比方,公立医疗机构是八路军,民营医疗机构是新四军,而个体诊所是游击队。这三股力量要合理配置,促进全市医疗市场和谐发展。”
他强调,各个部门在管理医疗机构时要采用属地原则,只要不与现行法律法规相冲突,就应该给予支持。省级卫生部门的权力要下放到昆明市。审批可以是省里部门,管理可以由医疗机构所在行政部门负责,只是为了加强各个部门的监管责任。
要求: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协调
针对新规,严格审批还应该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规”。现存正在经营的诊所,没有达到新文件要求的,将会规定一个时间,限期达标;之后申办的诊所就要严格按新规定办理。
同时,各部门要加强合作协调。医疗废弃物处置等问题找环卫部门;医疗纠纷、医疗事故找公安部门;个体诊所从业人员中的党员的党组织关系问题找组织部门;从业人员培训等问题找教育部门;资金缺乏问题找财政部门等等。
据悉,截止到2010年底,昆明市共有各类诊所2127个,其中五华区357个,盘龙区375个,官渡区545个,西山区488个,东川区16个,呈贡新区42个,晋宁县49个,富民县17个,宜良县42个,石林县57个,嵩明县46个,禄劝县19个,寻甸县14个,安宁市60个。
昆明市卫生局副局长解嘉鸿表示,在《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总体框架下,根据适度灵活的原则,鼓励符合条件的医师开办个体诊所,进一步完善《关于开展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力争本月内出台并征求社会的广泛意见。
■代表声音
●政府应给予个体诊所适当补助
石棉厂卫生所所长宋加禄介绍,诊所原来是国有企业,有17人,最初仅为企业内部职工看病,随着社会发展诊所走向市场化,对外开了门诊,随之风险也加大。
他说:“个体诊所往往通过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而大医院则可以借助医疗设备来准确判断,相比之下大医院的医患纠纷也随之减少。城中村拆迁,很多诊所面临搬迁,许多诊所不能达到规模要求。”
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般都有政府补助,而个体诊所就是自苦自吃,这方面政府是否能给予适当补助。在没有优势的前提下,个体诊所唯有提高服务质量和治疗常见病的医技水平来留住病患。
●大医院和个体诊所资源共享
五华区曙晖口腔负责人田孟祥认为应该核定区域化标准,在一个区应该提高一个标准,它关乎到城市形象。并且标准不能一等化,昆明周边县市区不能和主城区是同一个标准,这不实际。医疗机构的风险控制,在国外通常是由保险机构担任。
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医院和个体诊所差异化的存在是允许的。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不是截然要分开,但是两者合作目前来看是比较困难的,建议医疗资源共享。
此外个体诊所存在较多的问题是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费用很多,希望有关部门给予一个行之有效且妥善的办法。
●组织诊所从业人员培训学习
济源中西医诊所陈晓华说:“开个人诊所压力大,容易出现医患纠纷,且感觉像‘弱者’。 ”应该组织个体诊所从业人员培训学习的机会。开办个体诊所手续复杂,包括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耗费时间和精力,办证手续能否简化。
区域不大的地方开办了很多个体诊所,不利于发展,容易出现恶性竞争,希望有关部门给予建设良好的环境。
●医保收费应统一标准
盘龙区齿科建业门诊部负责人张萍说:“我的诊所开建在写字楼上,目前运营良好。国家卫生部提高入门的门栏是应该的,能规范正规的医疗市场。”
她表明个体诊所不属医保范围内的可自主收费,而同样的诊疗行为,收费要低于大医院的20%到30%,因此建议医保收费应统一标准。对于医生的技术检查做得不够,她介绍,国外这方面实行的是学分制,有学分的医生才可作交流活动。上规模的个体诊所从业人员有机会到国外学习培训,而对于小的诊所,没有这样的机会会使得他们的视野越来越窄,技术会非常保守。
来源:云南信息报(陈娜) 编辑: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