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同年12月,云南省确立“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至此,云南对外开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云南欧洲商会成立之际,中国日报社记者专访了云南欧洲商会名誉会长、英国前副首相John Prescott。
中国日报:您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云南欧洲商会的名誉会长,成立云南欧洲商会的初衷是什么?
John Prescott:我很高兴能来到昆明。2003年我的朋友温家宝总理曾建议我说“去西部看看吧,年轻人”,所以有了我对昆明的第一次访问,当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我非常愿意支持云南欧洲商会,因为它推动云南与世界沟通的主旨和促使我多次访问中国的初衷不谋而合。1997年,我在前总理朱镕基的陪同下对中国进行了第一次访问,至今是我第24次访问中国了。
云南欧洲商会的基本目标是吸纳海外独立、中立的商业、政府和教育机构领袖成为会员。这些领袖的影响力和资源将为云南与世界的国际贸易、投资、技术和教育交流提供重要的推动。
云南欧洲商会将凝聚这样一批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精英领袖,他们坚信,随着中国的发展,云南拥有无限的经济和发展潜力。
商会将借助具有高度影响力的核心会员,架起云南和世界的全新沟通桥梁。
中国日报:云南省以“桥头堡”为特色的对外开放战略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云南欧洲商会的成立,对进一步推动云南的对外开放带来怎样的机遇?
John Prescott:随着云南这个“中国西南大通道”在国际上获得更多关注,企业把云南作为运营中心的原因会非常明显。现在,大多数外国人认为只有北京、上海和香港才是进入中国的“门户”,而云南将利用其巨大的经济潜力成为第四大“门户”。
2009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能够得到国家主席的承诺和认可具有非凡的意义。
然而,我非常遗憾地告诉大家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胡主席这一部署的意义。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缺乏了解,这也凸显出了云南欧洲商会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能够让国际社会客观、真正地了解云南。
随着商业领袖不断了解云南的潜力,云南欧洲商会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向国际市场宣传在昆明设立基地的好处。昆明位处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中心,这一地理优势使它成为一个良好的投资选择,吸引企业在云南投资能很好地支持云南打造“西南大通道”的对外开放战略。
中国日报:云南欧洲商会在搭建云南和欧洲,以及东盟和欧洲合作发展方面,有什么样的打算和设想?
John Prescott:欧洲与东盟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至今保持着紧密的合作,欧洲是东盟的第一大投资者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我相信这些历史渊源对建立全新的了解和认识有重要的价值。比如,英国与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和文莱有着长期的关联与协作。
历史渊源使得法国人对越南、柬埔寨和老挝有深入的了解。同样,荷兰人熟悉印尼,而西班牙人了解菲律宾。
总之,我相信云南欧洲商会能够借助欧洲对东盟国家已有的贸易和交流经验,并以此为助力,为东南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提供有力的支持。
作为过去东盟-欧洲峰会的英国成员之一,我和温家宝总理都认为,东盟国家与欧洲紧密协作、共同发展将为双方创造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欧洲人一向认为,在合作收益显著、前景良好的情况下,共同繁荣——双方大量利益的交叉与融合是创建和平及可持续发展之路,云南作为中国的“西南大通道”,是这一事实的最佳代表之一。
作为名誉会长,我对云南欧洲商会寄予厚望,并将致力为商会发展贡献力量。我和我的团队在中国、亚洲拥有的资源能够有力支持这一目标。我还相信,我在欧洲政坛上的长期、丰富经验也将发挥重要价值。
由于多年来一直十分关注推动世界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我目前仍在一些有关机构担任职务。例如,我是太平洋盆地经济理事会的理事,在英国48家集团担任名誉会长。48家集团的成员都是来自欧洲各领域的影响力人士,例如,夏舜霆勋爵,他也曾在英国政府担任副首相职位,我们都十分关注中国的发展。
中国日报:您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推动可持续发展领域拥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您如何看待云南发展绿色经济?
John Prescott:云南致力发展绿色经济,并已取得重要成绩,云南在保护环境、建设绿色生态屏障方面做出了重大努力和重要贡献。这些事实很大程度上仍未被国际社会所熟知,这将阻碍云南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令东盟、欧洲失去了应有的经验交流机会。而云南欧洲商会这样具有独立视角和独立声音的机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渠道。
1997年,我作为欧洲代表团谈判人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一起出席了京都气候大会,我支持温家宝总理在中国“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对新型经济增长模式的需求。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这种绿色经济模式正在云南成为现实。
昨天,我在伦敦会见了美国前副总统戈尔。他那时刚结束在北京的公务考察。我建议他也应该“向西走”,到云南——中国的西南大通道,来看看这里绿色经济的发展。这与我们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号召息息相关。
我认为云南欧洲商会为云南提供了一个国际宣传的理想平台,以及建立值得信赖的国际网络和加强对云南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以此将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失实报道降到最低。
最后借用一句短语——“未来在云南”。
来源:中国日报云南记者站 记者 李映青 郭安菲 编辑:杨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