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邸:多福轩、后罩楼与奕訢旧事
提到十公主与丰绅殷德,“状元”建议我去看看东路的多福轩,那是丰绅殷德当年读书的地方,屋顶绘满牡丹彩画,丰乃驸马,大概有“妻贵夫荣”之意吧?而多福轩后面的乐道堂里,则有凤和玺彩画:两只展翅的金凤凰簇拥着一朵盛开的牡丹,周围祥云缭绕……那无疑应该是公主的住居!
说起来,多福轩对我来说并不陌生,1997年我写以恭王府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藤萝花落》时,曾多次徜徉于此,那时候这里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办公场所。时光走过多少年,院内那架两百多岁的藤萝却始终枝条繁茂,每逢春末夏初,绿荫如棚,盛开出一串串淡紫的花朵……
恭王府时代,多福轩是奕訢的会客厅,墙上挂满帝后们所赐的诸多福字,轩名因此而得。在中国“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里,恭亲王奕訢的知名度远不及和珅。可实际上,他却是中国近代史最为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参与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其后(1853——1898年之间)的几乎全部重大政治活动,“辛酉政变”时,就是他把慈禧扶上了“垂帘听政”的宝座……毫不夸张地讲,如果没有奕訢,整部中国近代史,乃至后来的中国历史就会改写!
奕訢乃道光皇帝第六子,也是道光诸子中天赋聪慧、最具执政才能的一个。据说,在其幼年时,上书房师傅每天讲授千言,而他“少读即成诵”……有这样一个天资聪颖、文武全才(奕訢的武功骑射也在几弟兄中最出色)的皇子,道光皇帝自然由衷地欣慰,也曾经将他作为一个重要储君人选加以培养、考察。奈何世事难料,在后来的文韬武略考核中,奕訢唯一的竞争对手皇四子奕詝(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在授读师傅杜受田的指导下,两次以藏拙示仁之计赢取帝心,终承皇帝宝座;而奕訢则只能作为恭亲王屈居臣子。
终咸丰一朝,奕詝对与自己有过储位之争的弟弟,一直采取压制策略。尽管当太平天国北伐军打入直隶省和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他的这位兄弟两次临危受命,挽帝国于危难之中,但在他病死热河前,立惟一儿子载淳为皇太子,谕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却仍将这位亲骨肉排斥在政治舞台之外。此后,奕訢与慈禧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扳倒肃顺集团,促成了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但在随后数十年的政治生涯里,他却3次遭到慈禧母子的罢黜——
奕訢一生的最大政绩就是“洋务运动”,然而,也正因洋务运动,他在士大夫心目中的威信大大降低,得到了“鬼子六”这一带有侮辱性的绰号——
历史毕竟走过了,像一阵风。如今,我与“状元”伫立于修缮一新的这座昔日王府客厅,看着正面悬挂的慈禧太后“同德延釐”匾额,追想到的是这里曾经的迎来送往不胜繁忙。据说当年,就是在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恭亲王奕訢接待了英法联军的谈判代表……
“感悟”完多福轩,我终于“尾随”着“状元”向此行的“重头戏”后罩楼进发。
“说恭王府是一座艺术宝库,不仅因为它有恢弘的建筑群、生活过多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还在于它曾经拥有过的富丽陈设和丰富收藏。像晋陆机的《平复帖》、唐韩斡的《照夜白》等中国古代书画史上鼎鼎大名的真迹,都曾经在这里被收藏了五十多年。遗憾的是,将近百年的沧桑巨变,使恭王府内所有可移动物品全都荡然无存了!……”身为山东大学历史系才子、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论专业博士的“状元”,说起自己老本行,憨态可掬而才情自溢。
后罩楼,顾其意可知为府邸的最后一排建筑。恭王府后罩楼全长152米,上下两层,共108个房间,俗称“九十九间半”。由于正处在府邸与花园的中间位置,“状元”形象地称其为“恭王府的蟒袍玉带”。如今,为缓解恭王府内“所有可移动物品荡然无存”之遗憾,他给这条玉带里填上了宝贝——王府生活情景复原:
“王府图书馆”——集萃楼,收藏《中国再造善本》7百多种,共1万1千多册图书。更值一提的,全部书架均以楠木为主体,樟木做隔板,以致满室生香,令观者不忍骤离!
“王府阅览室”——读古斋,同样楠木与香樟木打制的仿古家具,古色古香……
“王爷作画室”——退一步斋,满堂的楠木雕花家具,雕工细腻,精美非常,据说全部仿照流落台北故宫的恭王府家具原件制作!
“格格起居室”——芷兰轩,香馨秀雅,清丽不俗……
“王爷会客室”——
“王府藏经楼”——
“王府佛堂”——
出得后罩楼,已是斜阳夕照彩霞满天的时候,“状元”突然指着远方北海的白塔道:“你看,这个塔与刚才佛堂里佛像坐落的位置,也就是恭王府的中心点是正对着的,这还是几年前大修时,我爬到这房顶脚手架上发现的……”
“啊?这可是咱府上的‘神殿’!在它右边,还应该竖一根神竿——唆啦杆子呢,那是满族的图腾柱,尊贵无比,就连印在地上的影子,也不能踩!你身为大管家,倒带头上房踩屋顶,该当何罪?!”
知道我打趣他,“状元”憨憨地笑了,笑影里充满了无奈的智慧……
萃锦园:红消香断有谁怜
穿出后罩楼过道门,便是古树参天,衔水环山,曲廊亭榭的萃锦园。
正对后罩楼是一座土石相杂的小山,偏西有一小段青砖垒砌的“城墙”,墙上辟券洞,石额书写“榆关”二字。想这世上的人,任凭他多大的英雄多高的地位,在心中也总有一块最柔软的地方。“榆关”就是山海关的别称,山海关外才是满族人真正的“老家”。清朝入主中原后,一直很重视自己祖先的发祥地“盛京”(沈阳),奕訢身为皇子,在自家花园修这样一处景观,也是遥看关外,不忘故土之意。
花园东路最主要的建筑当属大戏楼,从外面看去,这戏楼就像是一座巨大的船坞。因奕訢生日正值冬季,故每年在这里演戏贺寿都必须生火,府里的人便又称之“暖楼”。据说,当年的京剧泰斗程长庚、谭鑫培、杨小楼,以及后来的名角梅兰芳等,都曾经在这个戏楼中演出过。
另花园中路正北,一洞称曰“秘云”,洞口前临“福池”,洞正中后壁上嵌有清圣祖康熙手书“福”字碑,据说,这有福照全园之意。攀两侧石级盘旋而上,可达滴翠岩顶上之“邀月台”。这是全园最高的地方,登临览胜,但见苍痕叠翠,斋室轩院,尽在眼底……
邀月台北是主人园居的读书之所蝠厅,蝠厅东侧有一俗称“梧桐院”的神秘小院,也名北正房。现在锡晋斋与葆光室之间垂花门上悬挂的“天香庭院”匾额,据说,原先是挂在这里的,也就是说,这儿才是真正的“天香庭院”!关于这个院,一直有不少传说。有说,这里原住着“王爷”的一个“侧妃”,因与人私通被查而在此自缢……七十年代末,有人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部名《王府怪影》的小说,在《北京晚报》上连载,轰动一时。“状元”大概不知此事,那时候,他还在“山东老家”刻苦学习备战高考呢!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浩瀚史书记载下王朝兴衰、时代更迭;记载下帝王将相、草莽英雄、盖世豪侠,乃至贪官酷吏……惟独那一代代柔弱女子的断肠声有谁听见?她们也是有血有肉懂得荣辱悲欢的生命!相对于男人的权力与财富,谁说女人的痛苦与幸福不是大事?!正如大德高僧仓央嘉措有诗言:“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来源:北京日报(记者 京梅) 编辑:杨鑫 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