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文化旅游
一枕黄粱“梦”醒时— 魔幻剧《黄粱梦》京城热引发的思考
2010-07-18 22:42:41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一枕黄粱“梦”醒时— 魔幻剧《黄粱梦》京城热引发的思考
卢生 

引子:2010年1月25日晚,北京长安大戏院,由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排演的大型魔幻舞台剧《黄粱梦》在掌声和喝彩声中完美谢幕,许多观众大呼过瘾,久久不愿离去。

中国日报网消息:自1月19日首演以来,《黄粱梦》在京城掀起了热潮,中直机关领导、戏剧界权威专家、普通百姓共赴这场梦幻之旅,七天的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京城各家媒体竞相报道。

长安大戏院总经理赵洪涛感慨道:“在我们戏院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台戏可以连演七场,并且这么火爆。”该剧总策划、总导演边发吉的手机也成了热线,短信信箱爆满,各式各样的语言表达着共同的心声:感谢!“感谢你们带来这么一出好戏,时尚、生动、有趣,引深思,受启发,值得看!”1月20日,该剧在京召开专家研讨会,李春熹、谭志湘、康式昭、吴乾浩等戏剧界专家在发言中对《黄粱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该剧“赏心悦目,能够在当代戏剧史上留下一笔”。

一出由市级剧团推出的地方戏如何能在京城这样的大舞台站稳脚跟,并且好评如潮?对于我省正在推行的戏剧精品创作,又带来什么样的启示?黄粱“梦”醒之时,许多人都在思考。

●“梦”之一:创新求变,老故事新诠释融合当今舞台艺术的各种长处,采用当今世界舞台科技最先进的手段,满足当今观众的多种审美需求,好听、好看、好玩,在惊奇、美妙、戏谑和笑闹中演绎人生的悲喜,发人深省。

卢生不仅能在梦境中飞行,还由素衣白袍的穷书生瞬间变为披红挂彩的状元郎;一群身着古装的各色官员一边集体念RAP一边大跳“螃蟹舞”;宰相爷朝思暮想的“四大美女”从画卷中悄然落地,转瞬间又消失得无影无踪……许多看过《黄粱梦》的观众都对这种前所未见的艺术形式表示了强烈的兴趣。一台戏里魔术、杂技、舞蹈、说唱、歌剧应有尽有,而且还配合得天衣无缝,没有半点生涩。这种新鲜尝试令《黄粱梦》吸引了各年龄段观众的目光。年纪大些的说这是“多元融合”,“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使节奏更加活泼明快”;年纪轻点儿的则称之为“混搭”,“难得的是‘搭’得不光好看,还‘混搭’出了自己的风格。”该剧编剧刘兴会表示,虽然走的是一条带有轻喜剧色彩的通俗化道路,但该剧并不媚俗,每一种艺术元素都是为平调落子这个核心服务的。“从戏曲本体出发,吸收了姊妹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丰富了自己,何乐而不为?”此外,该剧充分利用当代科技,为扩展舞台的表现力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现代的舞台装置、一流的灯光设计,将舞台上亦真亦幻的梦中世界营造得更加色彩斑斓。

除了艺术形式的创新,《黄粱梦》还大胆运用置换主题的方式,将一个古老的传说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容,并对现代观众有所警示。边发吉分析说,“黄粱美梦”的典故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讲述这么一个久远的故事,如果跟当代观众不沾边,就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所以,主创人员以当代人的视角对这个古老传说进行了新的诠释,洞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千年梦幻,揭示了“大福大祸、大生大死、大彻大悟”的深刻哲理,给人以贪欲害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示,启迪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态度,洁身自爱,清正处世。

著名作家王蒙第一次看这部戏是去年7月在秦皇岛,时隔半年,他仍然印象深刻。他说:“这部戏除了形式创新的特点以外,还有许多激动人心的内容,有让观众发生共鸣的思想和语言。‘黄粱梦’这个传说本来表现的是道教文化,人生如梦,人生短暂,有点虚无主义。但这个戏重点不在这里,它拨动了人们痛恨贪官污吏的心弦。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戏不光是看热闹,还说出了观众的心里话。”

启示之一:戏剧要发展,创新是唯一的选择。一个艺术品种,失去了创新能力便失去了生命力。作为形式多元融合、主题古今置换的一次有益尝试,《黄粱梦》提供了戏剧创新从形式到内容的有效途径。

●“梦”之二:市场运作,加大营销策略按照市场化目标操作剧目生产,在剧本选择、主题确定上力求大众化、市场化,适应观众心理需求,赢得广泛的观众缘。民营资本注入解决生存发展难题,加大营销力度,通过在大中城市巡演,迅速打开市场。

“把戏曲推向市场,把观众拉进剧场。”边发吉说,从该剧创作之初,他们就确立了这个目标,因而《黄粱梦》从定位上就是一部“百姓戏”,力求在每个环节都能抓住观众的眼球。边发吉举例说,剧中有一场戏是众官员吹捧当上宰相的卢生,那段演唱就用了流行音乐中RAP的表现形式,还有国家交响乐团为该剧录制的伴奏带,黑鸭子等知名组合也参加了演唱。诚如边发吉所言,“有点荒诞,有点噱头,有点不太正经,有点不伦不类”的《黄粱梦》深深吸引了观众挑剔的目光。“好听,好玩,好看”,是诸多观众看完该剧的普遍感受,也成为《黄粱梦》闯市场一路披荆斩棘的锋利“宝剑”。

有了闯市场的勇气,还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作为我省民营资本投资最多的单个剧目,《黄粱梦》得到了河北九如集团近2000万元的资金投入,不仅解决了排戏所需资金,还为邯郸平调落子剧团的长远发展增添了设施设备,使其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九如集团董事长郭乃群是一位热心文化公益事业、心系平调落子兴衰的民营企业家,他说:“我从小听着平调落子长大,我始终认为,地方戏剧是一个地方人民的精、气、神之所在。作为一个中国的农民企业家,也应该具有文化的眼光,具有传承文化的责任感。在我看来,宁肯丢掉一座钢厂,也不能丢掉一个剧种。钢厂丢了,短期内就能恢复;一个剧种丢失了,损失无法想象!”邯郸平调落子剧团团长贾平安表示,“文企联姻”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企业在剧目演出过程中使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剧团获得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就能创排更多更好的剧目;而演员们也通过该剧的排演,重拾了信心和责任心,这是剧团最大的收获。“宝剑”只有出鞘才能露出耀眼的锋芒。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该剧在营销上也颇花了一番功夫,委托北京演艺集团负责在京的宣传策划,使该剧在优秀剧目云集的京城崭露头角,为后来演出的火爆奠定了基础。贾平安表示,北京演出结束后,《黄粱梦》将赴长沙、广州、深圳等南方城市参加数月的巡演活动。“走市场使我们开阔了视野,收获了成功,我对我们的巡演充满信心”!

启示之二:一台剧目是否成功,最终要靠市场来检验,靠观众来评判。好酒也怕巷子深,加大营销力度,遵循市场规律,是戏剧精品生产的必由之路。

●“梦”之三:借脑借智,彰显地域特色

以中外闻名的成语典故“黄粱美梦”为蓝本,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平调落子为主要表现形式,引入省直优秀创作力量打造文艺精品,以现代视角彰显邯郸地域文化。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七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邯郸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黄粱美梦”——— 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它的发源地便是“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平调落子——— 一个邯郸独有的地方剧种,2006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这两大要素,魔幻舞台剧《黄粱梦》与生俱来地带有鲜明的邯郸地域文化特色。边发吉说:“我们在策划选题时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黄粱梦’具有坚实的文化基础、群众基础,它的不可复制的独特性能够吸引广大的观众。平调落子在上世纪50年代曾经比河北梆子还要有名,虽然在戏曲艺术不景气的今天,它也面临低迷与衰败,但我们通过一部精品剧目的生产,能够让它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为了打造好这张邯郸历史文化名片,该剧特别引入省直优秀创作力量,借脑借智,实现文化系统内部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工作协同,走出了一条推进精品生产的新路。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导边发吉,我省著名编剧刘兴会,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胡耀清,国家一级舞美师李家旺,国家一级作曲刘军科,国家一级魔术师曾辉,国家一级服装设计师范晓慧,国家一级化妆师艾淑芸……省文化厅与邯郸市加强协作,组织协调,以边发吉为总策划、总导演的一流创作团队20多人投入《黄粱梦》的创排,力图以先进的创作理念、创意手法、艺术追求创作一出好戏,从而救活一个剧团,振兴一个剧种。

事实证明,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黄粱梦》在京城一亮相,即引发了热议,许多观众通过该剧重新认识了平调落子,认识了邯郸平调落子剧团,继而对邯郸厚重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部精品剧目常常能拥有人们意想不到的力量!”边发吉对此深有感触。

启示之三:地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形象和标志,是精品生产的肥沃土壤。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对于戏剧创作来说,无疑是一座巨大的潜藏着的富矿。

来源:河北日报 编辑:关晓萌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打击假冒产品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
>> 详细

各地新闻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将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实行“一费制”。>> 详细
点击排行
  香港宣布申办2023年亚运会 预算60亿港元
官场现形记:细数2010年落马贪官七宗“最”(组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