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国各省区市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陆续公布,与此同时,一份关注中国GDP发展质量的报告——《中国科学发展报告2011》,也由中国科学院正式对外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就各地区的GDP的质量进行排名。北京、上海、浙江分列前三名,天津市上半年GDP增幅居全国第一,在全国GDP质量排名中居第4(同其GDP数量排名相比上升了16位)。
据悉,“中国GDP质量指数”是由数量维(发展度)、质量维(协调度)、时间维(持续度)三者本质叠加的最大化构成,在理论建模的基础上,采用了“经济质量、社会质量、环境质量、生活质量、管理质量”五大子系统,首次剖析了中国GDP质量的内涵生成。
该指数试图回答GDP如何反映真实财富、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水平3个问题。应用上,与以前的绿色GDP相比,中国GDP质量指数并非只侧重考虑资源与环境代价(自然资本),也平行考虑社会和谐与民生幸福(社会资本),还考虑发展观念与管理水平(行政资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表示,排名会改变中国以往以GDP为导向的政绩考核体系,对提升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从报告对各地GDP质量指数排序来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GDP质量排序中居于前10名的依次是:北京、上海、浙江、天津、江苏、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海南。居于后10名的依次是:江西、湖南、山西、广西、云南、新疆、青海、贵州、甘肃、宁夏。由于数据标准原因,中国GDP质量指数排序中暂未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因统计数据不够完整,西藏自治区虽列入统计,但未予排名。
刘煜辉表示,中国多年来一直沿用拿GDP来作为衡量地方政绩乃至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中国GDP多年跃升却不等于中国已跨入“经济强国”。目前,北京、上海GDP增速已经开始放缓,GDP强省山东、江苏、广东等地的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价格已经很高,继续依靠投资增长的模式,成本已经很高,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还在依靠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时候,这些GDP大省已经在放缓投资的步伐,寻求战略转型。同时,各地在GDP高速增长的情况下,节能减排的压力不断增加,也正在迫使各地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平衡、健康的方向转型。
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天津市重视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据悉,今年上半年,天津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出台了扶持政策,确定了首批重点支持的94个项目,陆续引入总部机构、动漫创意、软件外包、研发中心等高端服务业企业。据天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天津市252座楼宇实现税收93亿元,同比增长50.9%
在近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全国35个主要城市总部经济发展能力排行榜 (2011)”正式发布。天津以综合得分59.74的总部经济发展能力,位居我国北方地区第二,仅次于北京。
我国总部经济理论首创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介绍,天津滨海新区作为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其龙头带动的示范效应渐显;特别是近年来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东北、西北、华北地区的“服务、辐射、带动”作用明显。
赵弘指出,滨海新区总部经济的发展重在定位。以十大战役为载体平台,滨海新区合理规划,以中部于家堡金融区、响螺湾商务区,西部渤龙湖总部经济区、空港经济区总部服务外包基地,北部北塘国际会议产业区、中小企业总部区为代表,中、西、北部三大总部基地串接起滨海新区总部经济带,总部经济效应不断放大。按此布局,中心商务区将努力成为滨海新区的标志区,尽快使于家堡成为国家金融创新基地,使响螺湾成为外省市商务办公区;西部渤龙湖总部经济区定位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基地,重点发展以生物技术、高端信息制造与绿色能源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总部与总部级研发机构;北部北塘经济区则更看重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中小企业和企业的地区总部,落户企业不仅可享有北塘经济、文化、生活、娱乐等方面独特资源,更能坐拥滨海新区大型企业配套资源。
来源: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编辑:孙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