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北地区>天津>天津新闻
民心工程聚民气--天津把科学发展落实到民生改善上
2011-02-28 17:04:57      来源:新华社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2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01元,年均分别增长14%和10.4%;五年累计新增就业186万人;41万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得到保障……一连串数据,反映了天津过去五年的民生建设成果。

天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上,让更多的百姓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并以此凝聚起全市上下共同推动天津发展的巨大力量。

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住上单元楼房、改善居住面积,原本是我想也不敢想的事。新的保障政策出台后,我家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廉租房,当时我一连几晚都睡不着。拿到钥匙时,全家都哭了。”徐文华对2009年搬入新居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2008年,天津市将非拆迁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徐文华作为外来务工的市劳动模范,符合扩面条件,成为第一批受益者,也是天津首位住上廉租房的农民工劳模。

近年来,随着天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喜迁新居。“十一五”期间,天津共为41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了住房保障,是“十五”时期的9倍。

继天津市委市政府连续实施20项民心工程之后,今年元旦过后,2011年新20项民心工程推出。在这份“民生清单”中,天津再次将改善中低收入群众住房条件列入。

天津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吴延龙表示,“十二五”期间,天津将新建40万套保障性住房,比“十一五”时期增长20%,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做到“应保尽保”。

除了住房之外,近年来,涉及生活、就医、就业等民生保障的网络在天津越织越密。为了提高困难群体收入和保障其看病,“十一五”期间,天津连续3年出台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四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率先建立了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制度,实现了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为城乡无养老保障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

刘士荣是天津市德华馨鞋厂的退休职工,提到几年来养老金的变化时感慨万千:“刚退休的时候退休金只有几百块钱,当时家里子女多,日子过得紧。近几年养老金连年在涨,现在快涨到2000元了。”

刘士荣如今随儿子一起生活,除了自己日常的生活开销,偶尔走医保看看病,自己的养老金够花了,还有余钱,不需要儿女供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保民生 促发展——中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1日在北京表示,我们还会坚持用渐进性的办法来推进汇率改革,增强汇率的灵活性。这些政策也会影响到资产价格,但是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比较复杂,有一些工具可以直接使用,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但是多数工具都是间接的影响。>> 详细
点击排行
  胡锦涛对云南盈江地震作出批示
袁贵仁:流动人口子女在就读地中、高考很快落实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