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自己的全部奉献人间
在天津元宝山庄里,有一座天津市遗体捐献者纪念园。如今,在这个奉献园的纪念墙上,已经有334个金色的名字,这些名字只占了两面墙的很小一块,还有大片大片的留白。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用特殊的方式完成自己“身后事”的人们会慢慢地增加,会在这里留下自己闪光的名字。目前,还有社会爱心人士提出希望为这些捐赠者再补充上影像资料,让更多人认识和纪念他们。这项工作也正在研究、准备中。
天津市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由天津市红十字会、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元宝山庄陵园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占地近600平方米,长25米,高4米的纪念墙为标志性建筑,并在以“奉献”为主题的纪念碑上镌刻已经实现愿望的遗体捐献者的名字,在他们当中,有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离休干部,也有普通的知识分子、工人、农民。纪念园周围以绿色植物和鲜花陪衬,该纪念园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遗体捐献者纪念园。
在纪念碑东侧有一尊雕像,他就是天津遗体捐献第一人,天津医科大学创始人、著名临床内分泌学家、医学教育家朱宪彝教授。朱宪彝是内科学教授,医学教育家,中国临床内分泌学奠基人之一。天津医学院和天津市内分泌研究所的创始人,在医学教育、临床、科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学家,一生节俭,逝世前,他留下遗嘱,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他创建的学校:献出全部存款,献出全部珍藏图书,献出一座私人住宅楼,供学校使用;献出自己的遗体,用于解剖课教学。朱宪彝教授将自己的一切都贡献给了医学教育事业。
纪念园不仅褒扬了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遗爱人间的精神,而且也使后人凭吊、缅怀、纪念遗体捐献者有了一个环境优美的场所,同时将会促进本市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目前,这里已经成了一些市民参观和接受生命教育的场所。
人们在纪念这些奉献者的同时,也希望能在纪念墙上多留下一些捐赠者的资料,让他们的名字和音容笑貌长存,如今,已经有爱心人士提出要与元宝山庄合作完成这项工作。
让更多人知道捐赠者故事
在奉献者纪念园的纪念墙上,捐赠者的名字都是随机排的。每一个名字就是一个墓碑。可墓碑实在太小了,只能放下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花圈,或者掐一朵花,用胶带粘在上面。
纪念墙前方是一片桃园,春季桃花灿烂。后面是满坡的爬山虎,秋季一片红。墓地的山脚下养着成群的鹿和孔雀。每天,1000多只鸽子在墓园上空飞翔。
这里的每一个名字、每一块墓碑,隔3天就会被擦拭一遍。墓园并不寂静,每天都有音乐播放,有《天长地久》、《回家》、《与昨日告别》,甚至最流行的《传奇》。在这里,经常有一些参观者,他们当中也有人希望自己最后的归宿就在这个墓园里。不过,还是有一些市民提出:应该给这些伟大的捐赠者留更多的资料,让更多人不仅认识他们的名字。
这项工作目前正在研究中,希望今年的清明节,有更多人来到这里,看到新的变化,了解更多捐赠者的故事,受到更多的教育,也让更多人立下志向,做一名奉献者。
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 编辑:杨鑫 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