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解释为何不能立刻终结养老金“双轨制”

2012-01-12 09:24:35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今年将再迈一大步,实现新农保和城居保制度全覆盖。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这两项制度,将标志着我国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制度都建立起来了,养老保险也将实现制度上的全覆盖。

记者:制度全覆盖和普通百姓所理解的“全民养老”有什么差别?何时能推进到“应保尽保”,也就是“对象全覆盖”呢?

胡晓义:首先要有制度全覆盖,才有可能实现参保对象的全覆盖,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全民养老”。

制度不再有空白,意味着全体国民都拥有相应的养老制度安排,所有城乡居民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由职工养老、新农保、城居保三大社会养老保险构成的“制度组合”中对号入座。在此之前,不少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人员,想参保也找不到适合其情况的养老保险制度。

推进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也要抓紧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到去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2.8亿,新农保、城居保的参保人数共计3亿多,再加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目前我国有养老制度保障的总数为6亿多。这说明还有很多人没有社会化的养障,扩面任务仍很繁重。当前扩面重点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

我们确定的目标是,到“十二五”期末,使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覆盖8亿人以上。

记者:我们知道,新农保和城居保采取自愿参保的方式。有人提出,当前每月55元基础养老金水平太低,缺少吸引力。一些地方出现45岁以下农民对新农保不积极的情况。如何增强养老保险的吸引力?

胡晓义:坚持低水平起步、广覆盖,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条基本经验。

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国家和绝大多数居民并不富裕,如果把保障标准定得过高,财政压力大,城乡居民缴费也有困难,保障面就难以扩大。

当然,保障水平也要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养老金已经七连调,正在组织实施第八次调整工作。医保的补助标准、支付比例也在年年上调。今后新农保、城居保的待遇水平肯定也会随经济发展而增加,对此我们要有信心。

如何更公平——

首先解决“有无”差别,再通过多次调节缩小群体间不合理差距;

“并轨”大方向明确,须做好顶层设计

【镜头】 2012年继续上调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消息公布后,北京市退休职工张先生并无欣喜之色。“再怎么调也比不上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他后悔前些年改革时到了中国集邮总公司,而原本差不多年龄、学历、职位的老同事,从工信系统退休后,养老金至少比他高出1000元。“七连调、八连调,每次都大说特说。上调当然也是好事,但为什么不说说企业退休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之间的差距呢?”

编辑: 邓京荆  标签: 全覆盖 双轨制 新农 不能 并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精彩热图

龙年春晚十大看点大揭秘

企鹅“探访”南极中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