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时政
学者评“三公经费”公开:一开始就画出了最小的圈
2011-08-02 08:58:1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一开始就画出了最小的圈。”一位财经学者这样评价目前已经接近尾声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他指的是“三公”经费的定义。

据了解,目前各中央部门公开的“三公”支出的定义都是“财政拨款中的三公经费”,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各部门的相关支出中,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其余的事业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同样隐含着“三公”支出。

也就是说,到目前为止,所有已公布的“三公”支出信息,实际上都只是各部门“三公”总经费的一部分,仅涵盖财政拨款里的相关支出,财政拨款外的政府部门收入中的“三公”经费仍然蒙着神秘的面纱,不为人知。

曾连续三年进行“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调查”的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单位,特别是一些权势部门,花的钱既不是财政拨款,也不是自收自支款,而是其他单位比如企业的钱,他们让别人为自己的“三公”消费埋单。

最近媒体披露了广州增城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列文裕贪污案。在此案中,列文裕被认定的贪污行为是:在调任时动用原单位小金库购买公务用车,该公务车先挂在单位司机名下,几经辗转之后,列文裕将该车转卖,得款11万元。

这个案子涉及金额虽不大,却暴露了不少行政部门都存在的潜规则。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等很多时候并不表现在账面上。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2010年各部门预算来看,不少部委得到的财政拨款占其总预算收入的比例都在80%以下,其中不乏重要部门,包括教育部(64%)、农业部(66%)、民政部(65%)、财政部(67%)等,部分部门如卫生部、中医药局等,其财政拨款占预算收入的比例更在20%以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政策解读:高温补贴依据何处 既有政策有何难点?
权威消息称李晓岩被定为瓦良格号首任舰长(图)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