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人群":走近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

2011-12-19 13:42:34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1990年出生,6岁上学,18岁考入大学,今年进入大四,明年毕业,走上社会舞台——这是中国首批“90后”大学毕业生。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8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90后”毕业生。

在2011年下半年的大小城市招聘季里,到处都闪现着他们找工作的奔波身影。

关注他们是因为,社会在追问,曾被舆论“贴”上“非主流”、“另类”、“自我”、“叛逆”、“盲目”和“不负责任”标签,是不是他们的本原特质?

关注他们还因为,他们即将真正登上社会的舞台,并终将有一天成为中国发展的主体力量。他们的择业观、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未来。

认识真正的他们,新华网记者选择从走近他们真实的生活开始。

张晓白:想趁年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同学聚会必修两个项目——吃饭、KTV;小孩开始叫自己叔叔阿姨了;不管你是一人独处,还是身在人群,没那么愤青了;可以不看电视,但电脑是必需品;熟人面前是话唠,生人面前一言不发……”

“叫我‘90’后,我接受,至少在年龄上是。”一见到记者,张晓白首先来了一段关于90后的评论。

张晓白在江苏某艺术院校学习广电编导专业,是2012年应届毕业生。高配台式机、笔记本,iphone4手机和iPad是他离不开的“装备”。

网上流行一个段子:“如果说80后是互联网的养子,那么90后则是互联网的亲生子。” 张晓白小学开始接触网络,四年级就和小朋友们玩一款叫做 “石器时代”的网络游戏。

这一代中不少人为了玩网游“废寝忘食”。开始只是业余时间玩,后来逃课玩,假期在家也没日没夜地玩。张晓白曾极度沉迷于仙剑、魔兽等各种网络游戏。为了躲避父母的突击检查,他还用电风扇和冷毛巾给由于运转太久而发烫的电脑“双料降温”。

那时的他像“中了邪”似的,谁的话也听不进去。他说,“那时,我的世界里似乎除了网游就没别的。”

讲起自己的这段“网瘾”经历,他很懊悔。“后来玩多了,就觉得没意思了。现在偶尔玩玩,没瘾了。”如今,看新闻,发微博,上社交网站成了他最爱的上网活动。

张晓白目前在国内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实习,在离单位几公里的地方和人合租了一个三居室的次卧,大小不到20平方米。

他是独生子,从小备受家人宠爱。“四年前,爷爷奶奶和爸妈一起送我到江苏上大学,把所有东西都给我准备好,生怕我受一点委屈。现在一个人来到北京实习,才知道生活原来是这么不容易。”

他对眼下的实习工作很满意。公司发给他每月3000多元实习工资。“钱不是关键。”他说,“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钱少点,活累点,我觉得没关系。”

父母希望他毕业后回老家,但也不勉强。“我爸妈比较开明,如果我选择‘漂’在北京,他们也能同意。”对于北京户口、事业编制,张晓白倒觉得不在乎,在他看来,兴趣才是最重要的。

谈起理想,张晓白显得很兴奋。他说:“我希望趁年轻,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张晓白希望将来成为一名野生动物纪录片摄影师。他从小跟着摄影爱好者的爸爸到处跑,印象最深的是在山东长岛拍海鸥。“置身海边,感受海风吹佛的感觉,看着成群的海鸥在我周围飞起,那种震撼是没法形容的……那一刻,一切仿佛都静止了!”

编辑: yushunan  标签: 李彦 胆结石症 大学毕业生 iPad 莫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排行

人民时评:微博未来会更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

 

精彩热图

大熊猫幼仔首次亮相"卖萌"

南涧无量山:冬日樱花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