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切勿“一刀切” 标准要因地制宜
从记者初步的体验情况看,各个医院所面临的问题并不相同,那么如何能够让“10分钟”指标真的落实下去,如何真正缓解百姓的看病之苦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廖新波在谈及“10分钟”指标可行性时明确表示:“不是不可行,要看怎样实现流程优化,怎样调动人力、物力,合理使用有限的场所、人员、资源。但是盲目地‘一刀切’是难以达到目标的。”
对于指标发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情况,廖新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在落实这个标准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根据医院自身情况来决定,大医院、小医院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一家中等医院‘挂号十分钟’完全是可行的,但是B超和X光设备比较复杂,要达到标准就比较难了。”
除了可行性,现在不少患者还担心缩短了挂号时间会将压力传导到诊疗环节,从而导致医生仓促治疗,影响到就诊质量。廖新波则认为:“整个就诊流程是一环接着一环的,挂号只是第一个环节,只要医生和医院对病人负责,缩短挂号时间而影响就诊质量的情况就不会发生。”
在此次记者体验的朝阳医院和协和医院的确都没有出现压缩诊断时间的情况。其中,朝阳医院在推行预约挂号之后,较好地分流了病人,每个科室前排队候诊的病人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比如之前的张女士候诊时前面只有一位病人。而协和医院情况更特殊,该医院每天发放的号源,数量是固定的,也就是说每天就诊量是恒定的,这就不存在挤压医生问诊时间的问题了。
对于如何彻底解决“看病难”问题,廖新波认为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政府出台相应措施,比如继续落实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行预约挂号、“一卡通”等措施;二是加大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建设,从根本上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局面。
最后,廖新波建议广大患者,不要扎堆到大医院去,不要盲目迷信专家,“这也是解决‘看病难’问题的一个关键所在”。
媒体报道的各地情况
海口:10分钟“达标”很容易
与内地大型医院门诊量相比,海南二甲以上医院门诊量不大,门诊挂号不足10分钟很常见。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国兴门诊,基本上是随挂随走。从挂号到候诊,整个过程只用5分钟时间。
长沙、郑州:检验、缴费“老大难”
在长沙,虽然挂号排队时间可以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但候诊、缴费和检验的时间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孕妇周女士为了B超检查,在医院足足等候了3个小时。
与长沙的情况相似,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划价、交费、取药排队等候时间多不超过10分钟,但等待B超、X光等检验的时间则通常要超过1个小时。
沈阳:要“达标”有点难
在辽宁沈阳,卫生部的“10分钟”规定在短时间恐怕很难实现。据当地记者调查体验,在沈河区某三甲医院,仅挂号一项就远远超过10分钟,而且在缴费环节也足足花费了20多分钟。
来源:人民网 编辑: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