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统计称全国6成城市曾现内涝 轻地下系城建通病
2011-08-05 14:00:05      来源:CCTV《今日观察》

打印文章

于永达: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有一个误区——打造大城市

(清华大学教授《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我认为官员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不应当承担全部责任。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是一个逐渐升级的过程,也是逐渐认识和逐渐提高的过程。从城市发展的总体来看,大城市应该是小中心,这样承受的压力就小,比如,遇到突然降雨,因为中心小,排水能力就大,可以迅速把这些城市当中的压力舒缓下去。我们在城市发展的过程当中,长期以来有一个误区,就是要打造大城市,似乎是大城市是最有竞争实力的。因为大城市一方面所产生的GDP比较多,会给官员带来政绩,也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的收益,城市的范畴越来越大,城市里边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多。

张鸿:必须改变整体思路 “重地上、轻地下”是城市建设通病

(《今日观察》评论员)

仅仅是处理现在任上的这几个官员,恐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很难,因为它非一日之寒。前几年,南京因为内涝也处理过相关的官员,但再遇到大雨的时候,还是会出现内涝,所以我们必须改变思路。现在我们的思路是重地上、轻地下。比如,济南维持地下管网的基金,每年需要一个亿,但现在投资只有2000万,而在国外很多的城市,地上和地下的比例甚至是1比1,上面盖多少GDP的高楼,下面就应该弄多少GDP的地下管网,配套设施。

为什么说下水道是“良心”呢?因为它隐藏在里面,它看不到。它不产生持续的GDP,所以从地方官员的角度,相对来说,他不是特别有积极性地把地下建得更好。

城市的排水系统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建立呢?国际经验有哪些值得借鉴?

于永达:从全民治理的角度上来解决下水道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还有关于我们整体发展的模式和理念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城市化就是高楼大厦化,城市的竞争能力取决于城市的规模,地下的问题是另外一方面。像北京这样的城市,我认为城内建筑应该严格限制,从全民治理的角度上来解决我们下水道以及整个城市问题。比如,东京是一个人口、产业相对集中的城市,虽然大环境非常拥挤,但具体到了每一栋楼前、每一户人家的环境里去,小小的庭院也造个假山,种上一些树,栽上一些草,弄上一些花。如果单位、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团体共同来治理城市里的一些问题,包括下水道的问题,情况就会好一些。

张鸿:“城市的良心”需要制度支撑

(《今日观察》评论员)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城市不断内涝的时候,我们经常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江西赣州的福寿沟,是宋朝建造的,它永远都不会发生内涝,那个时候还没有抽水机,它就是根据地势设计的,能把水排出去,量还特别大。据说,即使有百年一遇的雨水,都不会内涝,所以这就是古人的智慧。还有一个例子是青岛,100年前,德国在青岛建的地下管网,现在青岛的这个德国建的老城区不涝,但是新城区就会涝,这就是态度和观念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

法国,艺术的把地下变成了一个城市,我们到法国去参观,可以到地下博物馆去参观,法国的地下的下水道里面都有门牌号,如果你走在哪儿,钥匙掉下水道里了,你可以打个电话,说明位置,就会有人帮你把东西找回来,据说,他们每年要接到3000多个报失电话,找回的成功率是80%。日本京都,雨势达到了400毫米左右,结果没事。因为在设计的时候,就已经把极端的天气考虑进去了。

我们怎么能够建立一种制度,比如福寿沟当时的地方官叫刘彝,他在那只当了九年官,但他把这个城市当作他的城市,当成百年大计来做的。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在一任一任的官员轮换上,形成一个长期的城市文化、城市规划,这就需要制度的保证。

傅涛:加强运行管理 要引入专业化的服务机构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第一,落实排水责任制,我们拥有明确的责任主体对城市排水负责,一般城市是城市水务局,或者它下属的排水机构。第二,需要加强对地下管网的投资和管理,加强投资,包括规划水平的提高,跟大都市的发展相适应;第三,非常重要,而且见效最快的就是要加强运行管理,迅速的通过相应的投资和工作,摸清排水的家底,对下面城市管网的错接漏接,对各种城市管网上的一些要节点上的问题,要进行排解。要引入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城市排水不是说下了雨,就让它自然排放,它是有运营管理,有专业度的,需要专业的队伍来做,他们更懂得如何去梳理这种内涝的问题。

刘江永:要把下水道排水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要务来抓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第一,只有领导高度重视,下面相关部门才能引起重视;第二,要有横向协调,现在很多问题是机制上、观念和理念上的问题,关键要把下水道排水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件要务来抓;第三,有关技术的专业部门,必须去国外去考察排水下水系统,我们现在还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借鉴和学习;第四,设计要改变,完全把管子埋到下面并不科学,实际上应该有些半露天的,便于清扫。

张鸿: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百年大计

(《今日观察》评论员)

几十年前,日本东京的井盖是滑的,很多自行车和行人会摔倒,然后他就发明了一个游戏,就是由大家来自己设计凹凸型的井盖,你设计的就放在你家附近,甚至开发了井盖旅游项目,很多人都成了井盖的粉丝,从这以后,就没人因为井盖滑倒了。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以人为本,也要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把排水当作人的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如果它哪堵了,那就是这个人生了病,城市不能带着病狂奔,所以我们必须得有一种机制来保证城市的管理者把城市的建设当作一个百年的大计。

来源:CCTV《今日观察》 编辑:马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专题
聚焦南方洪涝灾害
>>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大限"已过月余 94亿"三公经费"还是让人看不懂
人民日报发布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