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421”家庭透视:父母帮子女供房贷成普遍现象
2011-06-02 18:27:36      来源:人民日报

打印文章

张俣的父亲是湖北石首市的公务员,目前还没退休,他告诉记者,老两口已经决定退休后不去深圳与女儿同住,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朋友圈子都在石首,在老家生活会更舒心;另一方面是觉得女儿女婿工作、生活压力太大,实在不想去给他们添负担。

“现在交通方便,我们早上出门,中午就能到深圳一起吃午饭,几乎每月都能去看他们一次。”张俣父亲说。他甚至想,将来孙女长大了,把孙女接到湖北来上学,“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紧张,想上一个好点的幼儿园、学校都难,相比较起来,在老家容易上到好的学校。”

同样是外地人,张俣的公公婆婆对是否来深圳的态度却截然相反。

张俣丈夫的老家在湖南邵东县,但他家在深圳有亲戚,自从儿子到深圳工作后,公公婆婆来这个城市的次数就更多了,逐渐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我婆婆特别喜爱玩柔力球,还在社区比赛中当过外援,但后来社区以她不是深圳户口为由取消了她的参赛资格,这对婆婆触动很大,她打算把户口迁来,成为深圳人。”张俣说。

观察自己父母和公公婆婆的“深圳生活”,张俣认为,老人要融入新环境,关键要有自己的朋友圈和兴趣爱好。“这不仅需要城市有一颗包容心,多给外地老人提供生活、娱乐服务,也需要老人有很开放的心态,主动交新朋友、乐于用新方式生活。对于已经习惯了老家生活的老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4个老人”加重了“2个大人”的赡养压力

“不给子女添乱。”是张俣父亲接受采访时讲得最多的一句话。

他这样规划自己的老年生活:平时就找朋友喝喝茶、聊聊天、钓钓鱼,每年出去旅游一两次;万一生病了,就老两口互相照顾;实在照顾不过来,就拜托在当地的侄子、侄媳妇们帮忙。“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2个大人、4个老人,还要忙工作、带小孩,社会竞争又激烈,他们怎么可能照顾过来?有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自己克服,不能给孩子们添麻烦。”

张俣父亲“不给子女添乱”的养老规划,代表了许多“421”家庭老人的想法。据民盟湖北省委调查,随着家庭小型化及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传统的“养儿防老”、“家庭养老”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421”的家庭大量出现,使赡养老人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许多子女选择外出工作,“空巢老人”的比例日渐上升。

任远认为,社会化赡养成为必然趋势,这要求社会养老机制尽快补充完善。他建议,一方面要尽快打破养老体系的地区分割管理状态,让异地养老的老人也能享受到平等的养老福利;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机制,建设足够的养老社会组织,规范发展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市场。

据民盟湖北省委的调研,我国各类老年福利机构的床位总数只有266.2万张,仅为老年人口数的1.6%。有专家估计,今后10年内我国养老机构的收养量不会超过老年人数量的10%,机构收养能力十分有限。在服务方面,政府开办的福利性质的敬老院、民办养老院虽然价格低廉,但设施相对简陋,主要以生活照料为主,通常三位老人共住一个房间;而中高档的老年公寓由于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慢等原因,目前数量也极其有限,市场占有率不到1%。

张俣父亲也注意到身边的老年公寓等社会性养老机构。“有专门的人照顾,老人们之间有共同话题,但这样的机构还是太少,提供的服务也太简单。”

介于社会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之间的新模式——居家养老悄然出现。这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完善的网络服务系统和平台为载体,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专业化人员与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内的老人开展服务。在杭州市紫阳街道,1.5万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通过这种模式,已经可以“足不出社区”享受到洗衣、送餐、理发等6大类50余个项目的服务。

“看现在的发展趋势,社会养老机构肯定会越来越多,服务也会越来越完善,如果价格和服务合适,我们也会考虑接受社会机构养老。”张俣父亲说。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专题
纪念中国日报创刊30周年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今年内蒙古要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万亩
公务员局: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取消录用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