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社会
高层密集表态要涨工资 谁能得利引网友议论纷纷
2011-04-28 09:13:07      来源:人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核心之举转型升级

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企业的面前:我国工业制造业盈利水平不高,且过多依赖于低廉的劳动成本。两相叠加,使得劳动成本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产生制造业的“蝴蝶效应”,这种趋势已经在某些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得到印证。此等情势之下,企业职工工资翻番无异于纸上谈兵。

谌新民提出:“工资上涨标准可因人而异,例如为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针对性地提高技能人才、创新性人才的工资。”以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为例,通过提高高技能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工资以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竞争力弱的企业就会向内陆地区迁移或者加速转型升级,促进全国各省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会有更多的钱支付给劳动者。

日前,人社部副部长杨志明在全国劳动关系工作会议上透露,我国要努力实现职工工资每年增长15%,这样在“十二五”期间就可以力争实现职工工资增长翻番。

一石激起千层浪!其后,“给谁涨、谁给涨、怎么涨”等话题,便在社会上吵成了一团。

“工资倍增”究竟是有关部门经过缜密调研后的千金一诺,还是安抚CPI高企下民众焦躁的又一张大饼呢?

经过多年的快速增长,我国的经济总量举世瞩目。但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的失衡也客观存在:居民收入增长、劳动收入增长偏低,低于GDP和平均劳动生产率增长水平;分配不公,贫富悬殊明显,基尼系数已达0.47,直逼社会容忍“红线”……经济改革走向纵深之际,收入分配改革便成为让广大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必然选择。

“中国的GDP增速现在还在8%以上,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000美元,要实现全面小康,我们有责任、有能力让老百姓收入增长得更快一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基本具备实现“年均工资增长15%以上,五年左右就可以翻一番”“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条件”。

密集表态要涨工资

记者查阅材料发现,对于收入分配改革和增加百姓工资收入问题,中央及各部委最近一年来表态非常密集。

去年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提出的2010年重点改革任务中,深化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被置于突出位置。

去年5月26日,发改委等部门表示正在全国多个省份进行不间断的调研,以研究收入分配的规划。在此之前,全国各地也掀起了“加薪潮”,纷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在江苏率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上海、山西、重庆、浙江等省市也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去年5月31日,国务院转发的国家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将收入分配改革列入了工作重点,表示要研究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比重。

去年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发表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题为《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的文章,在文章中,李克强指出,应更加注重就业和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的作用,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以此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年初,刚刚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随着关于“收入增长”的陆续吹风,百姓的胃口被越吊越高。一边是日渐高企的CPI指数,一边是按兵不动的收入。人保部不久前的那个承诺,是否真能让“工资倍增”时代降临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建党90周年专题>> 详细

各地新闻
对话人:记者 富子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所长 陈君石 如果两国依据各自标准都无法解决争端,就按照世卫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1962年成立的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协调建立的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来解决。>> 详细
点击排行
  公安部通报北京大兴火灾 暴露出3个主要问题
工商部门将给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安全信用档案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