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调查万家基金经理邹昱 代持养券灰幕逐渐浮出水面

作者:杨溢仁、王原 来源:新华网
2013-04-18 14:32:27
分享

债券代持风险渐显

某券商投资策略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公对公’的债券代持实际上是业内潜规则,是监管规范的灰色地带,并不明确说是违规行为。”

“所谓债券代持,就是如果你想买券,但是受规模等因素影响不能买,而某个机构有买券的额度没用完,那么你就可以在买券后将该券卖给这家机构,同时你与该机构签个协议,承诺某个时点再买入。”一位债券交易员指出,“因此,这券实际是你持有的,但是又不进你的资产负债表,只是表外业务,可以规避监管;而这个机构也可以通过持有该券获取你支付的一定的报酬。”

需要指出的是,代持养券在业内属于比较普遍的一种操作办法,有杠杆效应,可放大规模。

具体而言,通过代持养券,一方面可以在年末、季末等时点掩盖账户亏损,即将利润转移释放,用来修饰财务报表。另一方面,由于代持都是点对点进行交易,这种隐蔽性也使其难免与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相关联。

代持行为,常常会造成交易价格偏离市场正常水平,给市场带来波动,并可能影响正常的交易行为。

就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丙类户(目前我国银行间市场结算成员有甲、乙、丙三类,甲类为商业银行,乙类一般为信用社、基金、保险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丙类户多为非金融机构法人)及风险措施不太严格的机构均有参与债券代持业务。

“本次事件可能与当前激励-约束机制不相容也有关,考核压力和排名压力最终扭曲了一些机构或个人的行为。”多位券商高管分析称,“感觉目前监管层有增加市场交易透明性的倾向,包括本次事件也包括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等。”

毫无疑问,如果相关猜测属实,那么本次事件将成为继2011年8月富滇银行倒券风波后,银行间债市又一次“丙类户”危机风波。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