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批转了住建部等16个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意见》,直面一些城市面临的“垃圾围城”困境。东方网记者获悉,上海将完善顶层设计,按照每年减少5%的要求,争取用10年时间,使全市垃圾处理量比2010年减少50%以上。
《意见》规划了生活垃圾的处理目标。即到201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以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此外,16个部委还表示,将健全收费制度,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产生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规定缴纳垃圾处理费,具体收费标准由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
市绿化市容部门表示,从2005年开始,上海就已根据相关暂行办法,对本市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体经营者等征收生活垃圾处理费,目前每年征收的该项费用有近5亿元。
而对于广大居民家庭的生活垃圾处理,上海目前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倡导源头分类减量。上海市绿化与市容管理局局长马云安在参与“民生访谈”时介绍,目前,上海在18个区县的1009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起步要求干湿分离。他表示,垃圾分类只是一个手段,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问题,根本是要解决它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我们想通过三年的努力,也就是到2012年,使上海每天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能力提高到2万吨,基本上满足上海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需求,到十二五末把上海整个垃圾的处理能力提高到2万7千吨。”
记者了解到,在夯实了垃圾处理能力这一基础后,上海将重点打通分类垃圾的流向,下一步将在市、区两个层面分别统筹解决末端处置的流向渠道,建立分类收集运输的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置完整的链,使垃圾分类真正起到效果。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上海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率由目前的84.9%提高到100%。根据百姓的生活习惯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以及推行垃圾分类的总体要求,着力解决餐厨垃圾处理问题,到十二五期末,餐厨垃圾处理能力将提高到每天5000吨,满足“干湿垃圾”分类处置的要求。
来源:东方网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