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上海>上海新闻
沪语发音人招募达标者少 上海人不会"上海话"
2011-04-06 09:35:07      来源:新民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自正式启动招募,寻找“上海话发音人”活动已进行一周有余。不过,记者调查发现,在12个点找到7个符合条件的“发音人”却并不容易。市区发音人的候选者中,青年报名人数不到老人的1/2,郊区则全线“告急”,符合条件者寥寥。

70多个报名者零符合

一听到记者采访,嘉定区语委办的沈老师就连声说,“能不能帮忙宣传宣传”。原来,自开始接受报名以来,来咨询的人不少,可符合条件的一个都没。

沈老师坦言,“要求”太高是其中最大原因。“有些报名者他自己和父母都一直在嘉定镇生活,可配偶却不是土生土长的嘉定镇人,或来自临近的南翔镇,或出生在上海市区以及外地。还有些1971-1980年之间的报名者,虽说年龄对上了,但他们读大学时都离开了嘉定,读完本科需要4年,又被剔除出了符合条件的行列。”

沈老师告诉记者,很可能到4月底报名截止时完不成7个人的“指标”,所以正打算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个途径再次发布招募公告,“希望能让多一点人看到,然后可以来报名参与”。她还表示,这样的“尴尬”并不是嘉定区单一个案,“我也曾询问过其他区县负责招募的工作人员,浦东那边报名的人有70多个,可一个条件符合的也没有,听说只有金山好不容易找到1个。”沈老师说。

超龄老人争当“替补”

好在郊区的“窘境”并没有“传染”市区,截至记者发稿,位于陕西北路486号的市区采集点已接待了73位市民,老龄段报名人数为50人,年轻段23人。

今年67岁的余志仁看到招募消息后,第二天就去报名。边填写报名表,还边和身边同样来报名的老人讨论着上海话,“上海人说人家行,最标准的是应该叫‘来四’,而不说‘来三’。”有位叫黄明琴的老人,由于身体不便无法亲自到现场报名,但他还是坚持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报名。负责报名的于老师告诉记者:“除了前来报名的人外,每天几乎都要接到30多个电话咨询,其中老年人居多。”

“我就年纪超过了点,能不能报名呢?”一大早就专程从江湾骑2小时车赶来报名的李万程老人表达了渴望。今年71岁的他之前是一位翻译,对语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选不上也无所谓,重在参与。”最终,他成了“替补队员”。

若缺人将“重点”搜寻

“我儿子这一辈说的上海话都已经不标准了,孙女更是不会说。我和孙女说上海话,她竟然说难听!我当初能教会学生说普通话,现在却教不会孙女说上海话。”今年67岁的蔡根娣是番禺中学退休教师,担心上海话失传,她特别强调:“所以要来参与这项活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老人之所以热情高,并非是为了“过关斩将”最终成为发声者之一,他们更多是为了用自己的行动来保留住上海话,不让它失传。

“年轻报名者连老人的一半都不到,会否有激励举措?”市语委办张日培表示,已经“锁定”地方文化馆、社区学院等地,一旦缺人,会重点到这些地方去寻觅“上海话发音人”。

来源:新民网 编辑:张少虎 邓京荆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住房城乡建设部6日发出通知,决定从即日起,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 详细
点击排行
  住建部上调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
中国和新加坡《互免签证协定》自4月17日起生效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