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要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这是政府的庄严承诺。如今,各地保障房建设任务究竟推进如何呢?对于这一重大民生问题,记者特地到成都市率先推行廉租住房由行政管理模式向市场管理模式转变的双流县进行了采访。
据悉,双流县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民生工程”,积极探索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逐步构建起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为内容的梯度化、多形式、全覆盖的保障性住房体系。采取租、售、补等方式,把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4.2万元以下、8万元以下的住房困难家庭或个人对应纳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等政策保障范围,逐层帮助解决最低收入、低收入、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让每个住房困难家庭以及进城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都能拥有适合自己的保障政策。按照《双流县城镇最低收入与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实施细则》,凡具有两人及两人以上家庭成员且其中1人具有本县城镇户籍、家庭年收入低于20000元、住房面积均低于16平方米的低收入以下住房困难家庭即可申请廉租住房,经确认后,采取公开抽签的方式安置入住。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县已建成廉租住房906套,入住743户。今年新建廉租住房150套,经济适用房400套,公共租赁住房2000套,棚户区改造100户,其中2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已经在西航港经济开发区内建设完成。
对于廉租住房如何管理?如何保证公平公正进行分配?县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县在成都市率先推行廉租住房由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管理模式,委托专业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走市场化路子,变“瓶颈”为推动力,有效解决了承租户“退出难”等问题,提高了承租者的生活品质。”据县房管局2010年普查结果显示,该县共计录入符合住保条件的家庭5106户,已公房安置3177户,。截至今年7月,全县享受住房保障家庭共计1041户,发放租金补贴共计514万元。
“以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和今年将新增加的保障性住房来计算,双流年内就能实现保障性住房‘房等人’。” 县房管局相关人士说。
来源 :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李渝)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