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讨和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8月18日,成都中小企业融资座谈会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中国市长协会专职副会长陶斯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永祥,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赵德武,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汤继强等出席座谈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志珍专门为会议发来贺信。
据悉,中国目前拥有约1023万家中小企业,已经占到中国企业总数的99.8%,是市场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群体。然而,政策方面的不完善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日前,全国工商联向国务院递交了逾万字的调研报告,通过对17个省市中小企业的调研显示,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困难,困难程度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融资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参会代表纷纷发表见解,为中小企业走出融资和发展困境献计献策。与会专家对汤继强博士现场发布的新著《中小企业梯形融资模式实务运作与案例分析》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书中提出的“梯形融资模式”这一金融理论成果表现出了浓厚兴趣。
据了解,作者汤继强博士在书中以中小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为主线,以成都高新区中小企业融资实践为个案,运用理论分析和实例剖析相结合的手法,提出了“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风险投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的“梯形融资模式”。
目前,“梯形融资模式”已在成都高新区开花结果。一是强化政府融资平台建设,构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需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融资体系,首创以“统借统还、风险共担”的方式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担保贷款,缓解企业债权融资需求。截至2010年底,仅高新区的担保公司就累计帮助1300多家(次)中小企业获得担保贷款50多亿元。二是探索贷款周转金续贷模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银行保理直贷模式、科技银行信用贷款模式等多种新型债权融资模式,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制定创业投资优惠政策,先后吸引数十家投资机构和投资管理机构入驻,2009-2010年累计帮助区内企业获得风险投资超过30亿元。同时,积极推动政府资金为引导、民间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已设立11支政府引导基金,募集资金40.6亿元。四是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出台改制上市激励政策,全力推进企业改制上市工作,已锁定100余家重点企业进入上市后备库,目前已有上市企业22家。
来源:中国日报四川记者站 (记者 李渝)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