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节,全国有20个大中城市被住建部严密关注和监视,而成都的房屋交易量是这20个城市中的第一名,增幅达228.4%。众多的购房者和投资人把信任和肯定交付给这座城市。
2012年,成都高新区财政收入为251亿,其中一半以上来自科技型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约不到三分之一来自土地收入。此外,政府还“放水养鱼”,对部分中小企业实行免税政策。
成都在吸引人才方面做的远不止这些。高新区的网站上有很多“IT男”的新闻,政府也在帮他们征婚。根据汤继强介绍,现在成都IT从业人员大概是12万到14万白领,加上富士康和高新区西部园区的就有五、六十万产业人群。
“一个城市因什么而活跃?”汤继强自问自答,“因人”。
2011年4月《Kelly Services全球雇员指数调研》报告显示,成都与北京、上海成为中国人才最不愿流出的三大城市。截至2012年,成都市共培育各类创新型高新认证企业1500余家,总量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建成软件等17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基地,形成由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7个专业孵化器和26个综合孵化器组成的孵化群,孵化面积名列全国前茅。
汤继强举例,“以前电子科大的毕业生85%都到沿海或者海外就业,现在百分之八九十都在成都就业”。他们在成都就可以进五百强,进中小公司、企业,甚至自己创业。近些年产业回流后,连“孔雀东南飞”的大都回来了或在回来的旅途中。
“中国没有第二个城市可以比”
汤继强是成都人,以前青春似火,走过全世界不少地方,但最后还是选择回来。也有单位要挖走他,他不愿意,说,“高收入又怎么样,很多东西花钱买不到,成都的氛围就买不到”。
在汤继强眼里,“成都的政务服务是全国最好的”,“政府服务的体系觉悟早”。对成都政务服务的好评,来自很多投资方,包括马士基、戴尔。“马士基成都项目从设想到开张,期间用时只有短短的一年。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在中国成都实现了。”在财富全球论坛组委会向马士基征求关于成都的意见时,公司高层人员如是说。
汤继强分析,成都的政务服务,一是优惠政策的兑现率高;二是审批变备案效率高。规范化的服务,也即汤继强口中“政府的确定性”,是成都高新区面对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对人才和企业最大的吸引力。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主张服务型政府。汤继强听说在政府的一次常务会上,葛红林曾经动情地说,“拜托大家,看在成都的份上,看在成都人民的份上”。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