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快的产业集群
两年前,提及成都电子信息产业,业界所能联想到的是英特尔、IBM、赛门铁克、马士基、华为……虽“大腕云集”,但“终端缺失”的问题不容回避。
然而,两年之后,在“成都造”ipad供应全球、戴尔旗舰基地加速建设之时,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真正意义上摆脱“缺芯少魂没面子”的状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一举成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最快的产业集群,增速达35.5%。
此时,站在成都高新综保区门口,接踵进出的集装箱卡车,每天都穿梭于综保区与机场之间,一片繁忙。打破地处西部内陆城市的“区位迷信”,向“国际电子信息产业有重要影响力城市”迈进的成都,眼观全国,胸怀世界。
便携式电脑
出口持续放量增长
“去年同期,成都便携式电脑出口的数据几乎为零,而今年,这个数据将以‘千万台’为计量单位。”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随着鸿富锦公司产能的进一步提升和仁宝、纬创等IT企业的陆续投产,成都便携式电脑出口数字将持续放量增长,今年10月将形成7200万台/年的生产能力,预计全年出口便携式电脑将达2500万-3000万台。
事实上,我市便携式电脑从“零台”到“千万台”的跨越蓄势已久。龙头项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不约而同地布局、达产成都,也并不是偶然,其背后是多年来成都城乡统筹“量”的积累所带来的“质”的释放。
自2003年开始,英特尔、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纬创等国际巨头企业的相继落户,带来的不仅是生产能力的突飞猛进,更带动其核心及关键配套产业纷纷入驻、带动本地配套企业迅猛发展,搭建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立体构建”,促进成都乃至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升级换代。
据成都海关日前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成都结关出口便携式电脑403.5万台,同期内销便携式电脑33.2万台,上述两项合计436.7万台,价值18.6亿美元,这意味着成都已经成为继江苏、上海、广东后第四大便携式电脑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