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西南地区>四川>四川新闻
中央媒体关注甘孜州牧区大变化
2011-03-18 09:57:47      来源:四川新闻网-甘孜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甘孜州委副书记、州长李昌平宣读了炉霍县洛秋乡泽玛塘村村民泽仁翁登的一封信,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3月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牧民无论走到哪里歇下来就可以看电视》的专访,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藏族牧民的一封来信:民生工程暖了民心》的文章,对此事专门作了介绍。

文章指出,3月5日,全国人代会四川团讨论会场,来自四川省炉霍县洛秋乡泽玛塘村村民泽仁翁登的一封信,由全国人大代表、州政府州长李昌平一宣读,引来阵阵掌声、热烈讨论。大家都说,这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民生工程得民心的缩影。

泽仁翁登在信中说,今天我们全家围坐在火盆前,喝着香甜的酥油茶,看着电视里阵阵欢笑。没有“关爱牧民新春慰问赠送电视机”活动,我们一家大年三十就收看不到春节联欢晚会了。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卡卓、卡卓(感谢的意思)……”

泽仁翁登在信里说,泽玛塘村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寨,属于牧区。这几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牧区群众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定居房,用上了自来水,用上了电,安了热水器,村里还通了水泥路,小车可以通到家门口。年前,国家又给村里发了80多套太阳能电视机。这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

李昌平告诉记者,在我州,像泽玛塘村这样发生巨大变化的村寨有很多。全州地区生产总值提前两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提前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4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州各族群众也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我州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藏族人口占80%,过去广大牧民群众一直过着居无定所、四季漂泊的游牧生活。省委、省政府在2007年实施了富民安康工程,2009年启动了“藏族群众聚居区三大民生工程”——

牧民定居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向牧民发放58230顶新帐篷和58230套篷内九大件生活设施(床、钢炉、马夹凳、奶渣晒垫、牛奶分离器、太阳能照明灯、便携式提水袋、多功能组合架、多功能组合桌)。目前甘孜州已建成412个牧民定居点、31989套牧民定居住房,解决了14.15万牧民群众的定居问题。

“9+3”免费职业教育。四川藏族群众聚居区学生在当地完成九年义务制教育以后,再到内地接受3年免费职业教育。通过接受农牧、农机、水电、电子、机电、汽修、工程机械、卫生护理、双语幼师等60多个专业的技能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技能。2009年以来,全州已选送8446名学生到内地11个市、42所中职学校学习。

卫生事业发展。去年以来,全州共建设医疗卫生项目1106个,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农村孕妇基本实现住院分娩;省内19个医疗机构对口援助甘孜州县级以上医院,接受甘孜州250名基层医务人员进修培训;全州招聘卫技人员988名,建成“三乙”医院一所、“二乙”医院17所;新型合作医疗达93%,计划免疫接种达85%;村卫生室建设和马背药袋等惠民措施深受农牧民欢迎。

李昌平说,今年1月,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为甘孜州牧民群众赠送了1万台(套)太阳能便携式数字电视设备,使全州5万多牧民受益。通过数字电视能够看到50多套电视节目,听到4套广播节目。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在炉霍县泽玛塘村,听说泽仁翁登要代表全村乡亲给中央领导写信,70多岁的老人巴登翁修拄着拐杖赶来,他说,这些年来党和政府给了牧民群众那么多好政策,牧民们日子越过越好了。泽玛塘村的大学生尼玛多吉说:“读书对我来说,曾经只是一种奢望,但有了‘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我们村的孩子都上了学,有了‘9+3’职业教育,我的伙伴们都学到了一技之长。

来源:四川新闻网-甘孜日报  编辑:段若兰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年全国两会
>> 详细

各地新闻
吴邦国指出,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面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法的贯彻实施和食品安全工作。>> 详细
点击排行
  刘延东:新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吴邦国批示强调切实改进我国食品安全状况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