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一篇文章,看了后感受很深。文中提到,这场历时七年多、涉及上千万城乡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尽管面临很多矛盾和问题,却一直扎实平稳地向前推进,不但没有引发大的社会不稳,反而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拥护。其中,基层民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确实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改革之所以很难向关键领域挺进,往往在于触及的利益太大,涉及的人群太多,面临的矛盾太复杂,一时,很难找到稳妥的方式推进。成都在统筹城乡改革中,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土地流转、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始终贯彻“农民当家作主”的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一下子将在别人眼中很难推进的改革,变成了群众自主参与,积极拥护的改革。农民当家作主使得改革者“变被动为主动”,不仅没有导致矛盾的积累,反而化解了沉积下来的一些矛盾。
报道中提到了村民议事会。据我所知,以往,很多人担心,农民的素质不高,怀疑能不能民主科学的决策?能否自己决定涉及土地流转这些大事?报道说,成都都江堰柳街镇有一个鹤鸣村,这些普普通通的村民就回答了这些问题。在确权颁证过程,鹤鸣村自发成立村民议事会,成功将村里每一块土地的权属和调整搞了个一清二楚。这让原来一直为此焦头烂额的领导干部都惊讶。这说明,当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旦被切实调动起来后,再复杂的事情都会变得简单。成都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将改革推进了7年,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同时也应看到,成都的这种做法对整个国家而言,也是一种成功的实践经验,对于统筹城乡改革,解决二元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有了村民议事会,我不得不说:成都农民腰杆硬了!
来源:新华网 编辑: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