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快讯|意甲英超西甲|中超女足|NBACBA|网球|高尔夫|排球乒羽赛车田径水上台球棋牌|体彩|爱运动|酷图|明星|专题
中国在线>体育频道>专题>第九届全国民运会>多彩贵州
百里杜鹃旅游业突围路径选择
2011-08-30 16:28:48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二、以高端为起点的思路应该进一步强化

凭借各类高品位、独特性强的旅游资源优势,以毕节实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为政策背景,以丰富的煤炭资源开采获取的现实财富为支撑,以越来越便捷快速的外部交通发展为依托,百里杜鹃应该走一条以高端产品为起点的旅游产业发展道路。但是由于现在主要利用的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制约、景区所在地远离省城甚至远离县域经济文化中心、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产业支撑缺乏、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等诸多因素影响,百里杜鹃在确立发展思路的时候,虽然有诸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丰富景区旅游业态,实现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型升级”之类的表述,但真正落实到旅游产业的发展实践中,还是略显不够自信。从目前具有的接待设施、接待质量、旅游宣传促销、旅游发展政策的制定等方面来看,百里杜鹃在以打造高端产品为起点的发展思路应该进一步明确和强化。虽然百里杜鹃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尚处于起步阶段,但它一定是百里杜鹃的发展方向,也只有高端的休闲度假产品才能承担起百里杜鹃由传统农业和传统煤矿开采业向现代旅游服务业转换的产业替代重任。

三、依据准确的市场定位,一并解决两方面的矛盾

百里杜鹃在现阶段存在的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其旅游业业态培育成长过程中在不同角度上出现的矛盾。季节性制约是关于旅游的时间长短问题,追求高端发展起点是服务产品层次高低的问题。看起来两个方面的问题是独立的,实际上,如果用市场的理念去观察,两个问题其实可以合并为一个问题:都是客源市场的问题。突破季节性瓶颈的实质是利用百里杜鹃的杜鹃花以外的其他高品位资源,吸引游客在淡季(如夏、秋两季)到景区来休闲、度假、旅游,以延长景区的旅游时间长度,把景区的淡季转变为旺季;打造高端旅游产品,实质上是选择高端旅游消费群体作为目标市场,通过适当的宣传方式吸引这类人群到景区来,并为之提供符合其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的服务产品。

在现代旅游服务业市场竞争条件下,以市场为导向是旅游地开发和建设的基本原则。百里杜鹃目前两个矛盾既然可以归结为客源市场方面的问题,就可从市场的角度寻求解决:

一是在旅游形象的确立和旅游宣传促销方面,要从单一的对杜鹃花节的宣传逐步转移到避暑度假产品的宣传促销上来,甚至在相当时期内,还应该以避暑度假产品作为宣传的重点,有意识地弱化对杜鹃花节的宣传。这样操作可以使客源市场的注意力转移到夏季度假产品上来,缓解花节期间的压力,同时实现旅游季节从春季向夏季延长。在夏季旅游发展逐步成熟后,可以设计策划、宣传推介秋季旅游产品,进一步实现旅游时间的延展。同时,这样的旅游形象及宣传促销必须是科学的,要符合旅游产业的运行规律。目前,在查阅到的关于百里杜鹃旅游发展的文件资料中,有“四季游”的提法,这种提法明显不科学。因为整个冬季是全世界旅游业的淡季,以百里杜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来看,开展冬季旅游活动有太多的制约因素,不具备资源优势。用大而化之的“四季游”企图完全解决季节性问题值得商榷。

二是在旅游供给产品的打造方面,要坚定不移的着眼于高端度假产品。包括度假服务项目的选定、游览景点的开发建设、旅游交通的进一步改善、旅游接待设施及其他配套设施的设立、旅游城镇建设、旅游中介机构的选择与衔接、旅游服务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其他旅游外部环境的营造等,都要按照高端市场的需求来规划和建设。这是关于景区旅游产品体系建设的方面。在对外营销上,要分时段确立目标市场,把差异化的产品有选择、有重点地推向这些目标市场。例如,夏季避暑度假产品的目标市场应该是气候比较炎热的省区市的高端旅游消费者,如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较大城市等。通过持续的宣传和促销,逐步把百里杜鹃的夏秋两季旅游推向国内重要市场,甚至海外市场。

以上两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构想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强化夏秋两季产品的宣传促销、延长旅游时段实际是推出了度假产品,而高端度假产品的建设和营销实际上延长了百里杜鹃景区的旅游活动开展的时间。这样的市场定位构想可以一并解决百里杜鹃景区季节性制约的问题和目前景区建设定位的矛盾心态。

结语

一个景区的旅游业发展,是一个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具备诸多的产业支撑条件和系统而完备的产业发展政策来支持,具有庞大规模的百里杜鹃景区更是如此。笔者不能也无意于对百里杜鹃景区的旅游发展提出系统的意见,而只是就其目前发展状况,通过观察和调研,抽象出两个比较突出、对旅游业发展影响深远的季节性和高端定位两方面问题进行了方向性的阐述,企图在表达对百里杜鹃热爱的同时,能为其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来源:中国日报贵州记者站 ( 作者 吴亚平,贵州师范学院区域旅游研究所;陈品玉,贵州省旅游局质规处)  编辑:许银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