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袁春雷迎接放鹅归来的妻女

②袁春雷在检查水站仪表

③陈少席在井下十余米处检查管线。记者/李张建 摄
举头见青山,低头看玉米;四周青纱帐,平房仅两处……这是位于锦州市义县南部山区驻义县某部队两处水源地的真实写照。寂静是这里的特点,也是这里独有的韵律。
为保证千余名官兵的饮水安全,部队分别设立了两个水井看护站——西大井和南大井,由士官夫妻看守,被称为“夫妻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夫妻哨”多年来不断轮换,唯一不变的是水站铮铮、依旧挺立。
如今驻守看护站的是两对“80后”士官夫妻。9月中旬的一个午后,沿着崎岖的山路和玉米庄稼地,记者来到大山深处,探访常年坚守寂静的两对夫妻,感受他们的工作生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倾听他们的所期所盼。
南大井是两个水站中距离营区最远的,又叫做“鱼水泉”饮水工程。它是2005年义县为解决驻义县部队吃水难而投资修建的,士官袁春雷和妻子朱红是这里的“夫妻哨”。
还有一个月,来自吉林农村的袁春雷就在这个水站工作整整3年了。前一任老班长复员后,他就主动申请看守水站。每天24小时放水、护水、关水是他的工作,除了下山见战友,除了妻女,袁春雷见不到其他人。
“其实这里的生活很单调,刚开始真怕这种四周见不到人的寂静。 ”袁春雷下决心尽快适应环境,养了狗、鸡、鸭、鹅等动物排遣寂寞。部队也竭尽全力帮助袁春雷克服困难,每到节假日都会派官兵到水站走访慰问。
从吉林老家到义县大山的近3年时间,朱红没逛过一次街,衣服都是从老家带过来的。因为水站必须要有人时刻看守,所以每次都是她一个人到邻近村屯的大集上买日常生活用品。 “我真想有老公、孩子陪着好好逛逛街,还有就是到锦州的海边去看看。 ”这是朱红的心愿。
从南大井下山约3公里处就是陈少席所在的西大井水站。30岁的陈少席来自重庆市巫山县小三峡地区,妻子曹仁芬与他是同乡,他们的儿子聪聪今年4周岁。曹仁芬说,她担心孩子性格孤僻,但更怕他生病。 “严重时需要跑到县城去看病,少席不能离开水站,每次孩子生病都犯愁。 ”
和袁春雷一样,每天送水、关水、护水也是陈少席的工作,营房1000余人的安全用水都靠这两个水站安全供应。 “我和春雷经常探讨一些电工操作知识,坚守岗位、保障设备正常运转是我们铁打不动的任务。 ”对照水井闸等部件,陈少席和袁春雷一个一个地拆卸组合,一遍一遍地熟悉技能,每个零部件的功能他们都了如指掌。
再过两年,袁春雷和陈少席或许都将复员。谈到未来,他们坚定而乐观,“虽然单调,但只要坚守在岗位上,而且有部队和家人的陪伴,我们就会担起守护责任,让官兵喝上放心水! ”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