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异地重建后的图书馆,与原馆大相径庭。孙叶新 摄
“一转眼的功夫,就没了”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辽宁省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遗迹2.4万余处,其中新发现1.2万处,新发现率超过100%;欣喜之余,普查队员们也不无遗憾地发现,“二普”时登记的1.1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1000多处消失。其中既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军事设施,也有近现代遗迹和建筑。“有些历史遗迹普查开始的时候还有,一转眼的工夫,就没了。”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辽宁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辛占山告诉记者。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文化部就曾下发《做好保护日本侵华罪行遗址工作的通知》,要求对1840年以来各帝国主义在中国所办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企业、事业单位,如厂矿、银行、医院、学校、教堂、育婴堂等旧址和遗物,要选择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作为帝国主义对华政治、经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证,加以保护和陈列,以教育群众。然而这样一纸规定,对文物保护工作者来说,如圣旨;对个别开发商来说,是废纸。
铁岭市银州区工人街南马路西段,有一座精致的西式小楼,系“满铁病院”旧址,建于1900年,是铁岭一处最具特色的景观,曾是铁岭县委办公楼,也曾作过铁岭市委办公楼。“‘三普’开始后,我们决定将它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现在已经没有必要了——小楼已经被夷为平地。”辛占山很遗憾地对记者说,“我们只好把它从申报名单中划掉了。”
百年老街凤鸣街近代建筑群已被列入大连市历史文化遗产名录,但也遭受到锤斧之痛。据人民日报今年1月4日报道,凤鸣街是大连仅存的一条近百年的完整老街,长约1200米。街两侧原有100余栋建于上世纪20、30、40年代的“和风欧式”建筑,小楼造型别致,极少重复,并都配有独立的院落,具有极高的观赏、研究和史料价值。可是,自去年11月始,近一半的建筑已被拆除。虽然保留了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和郭沫若夫人郭安娜的故居,但老街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却被破坏了。
今年4月6日,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开展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活动,公布了入围的15个街区,辽宁14个市无一条街入选。这个消息让辽宁省文物保护专家组专家、原辽宁省博物馆馆长姜念思很是遗憾。他说,沈阳中街本来是一条有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街,并在20多年前就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也挡不住旧城改造和招商的大潮流,一些老建筑被拆除,新盖了许多新建筑,特别是两座体量极大的现代化建筑(兴隆大家庭和恒基广场),极大地破坏了中街的历史风貌,否则中街完全有条件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街。(本报记者毕玉才 特约记者 刘 勇 通讯员 郭宝平)
当城市的步伐日渐匆忙,当发展的洪潮淹没了记忆,当人们偶尔翻开一个城市的相册,发现身边的旧影还未来得及回味便已匆忙地消逝,留给我们的,唯有一声叹息。在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主办的杂志《辽宁记忆》中,我们读到了这样一段悲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