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东北地区>辽宁>辽宁新闻
辽宁首次确认160余处工业遗产 是历史发展的物证
2011-02-16 09:57:59      来源:辽宁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贲张的工业血脉:大亨铁工厂与“实业救国”

此次文物普查中,“三普”工作人员在沈阳矿山机械集团院内发现了奉天大亨铁工厂的遗迹。

现场仍保留着建于20世纪初的欧式办公楼和水塔。欧式二层办公楼为砖木结构,二层以上为空中花园,并设有圆形凉亭。从其精美的外观上,我们一时很难将其与马拉炮车、火车车辆等联系在一起,但奉天大亨铁工厂的确是沈阳市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甲午中日战争后,具有爱国思想的实业家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进入民国后,辽宁地区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

奉天大亨铁工厂是民国时期较大的民族工商企业。1923年秋,沈阳市工商业者朱子明用筹集到的41.5万元奉票在大东边门外购置了177亩土地开始建厂。大亨铁工厂主要生产马拉炮车、火车车辆等,具有相当实力,向奉系军阀提供军用物资包括后勤物资等。1928年扩建铸铁厂,建造水管、铁路、车辆、铁桥、暖气、锅炉、起重机,成为一家大型工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沈阳,控制了大亨铁工厂,1934年将其改名为“株式会社满洲工厂”。不久,又在长春、鞍山和日本大阪等地建立分社,专门制造车辆、桥梁和矿山机械,为侵华日军服务。1948年11月2日,沈阳解放,该厂更名为“沈阳矿山机器厂”。

尽管受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束缚,民族工业发展十分艰难,但奉天大亨铁工厂等一大批颇具实力的民族工商企业仍不断涌现。民族工业历经曲折,顽强生长,辽宁地区终于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摇篮之一。

去年底,记者慕名来到沈阳市法库县法库镇晓东街,专程踏访一处有着80多年历史的工业遗产———杨宇霆电灯厂旧址。

“这个‘电灯厂’不是‘生产电灯泡儿的厂子’,而是一座发电厂。”法库县文管办主任张兴华告诉记者,“该厂是杨宇霆为自己家乡兴建的,曾经为县城照明带来方便,而且对粮谷加工、手工业发展也起到过推动作用,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

从院外的污水和墙根下疯长的杂草可以看出,这是一处年久失修的大院。尽管院内的建筑造型非常漂亮,但4栋厂房却早已门窗破损,外墙面久被风蚀,并有多处墙砖残缺。这处工业遗产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那房顶也早就不行了,谁要是敢往上爬,准得从上面掉到屋里去。”法库县熔断器厂厂长贾洪林说。

据了解,杨宇霆电灯厂是1925年由时任奉军总参议的杨宇霆集资兴建的;1948年2月,法库解放后,辽北电业局接管了法库电灯厂,改名为电业局,同年12月开始发电;1949年除供城内居民照明用电外,动力电户增加18户,年发电量25万度;1956年电业局改名为发电厂;1959年沈阳市将其改为熔断器厂;1995年熔断器厂停产,厂长贾洪林的主要工作就是留守看房。

望着院内堆积的垃圾和废品,72岁的退休工人李淑梅说,这里曾给她留下过许多美好的人生回忆。她是1958年到老发电厂做学徒的,后来就留在厂里当了工人,结婚时家就安在院内的家属房里,还在这里生下了两个儿子。如今,那些老家属房早就变成危房没人敢住了,一些破损得不太严重的厂房被租出去了。租房者中有收废品的、修车的、干工程的、加工零活的、批发矿泉水的和做服装的。贾洪林说,租金很低,还不够维修房屋的。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是沈阳市民对铁西工人村的描述,其中体现出的是羡慕之情。

铁西工人村历史建筑群位于铁西区南十西路、南十一西路、肇工街、重工街之间。1952年9月,由沈阳市投资1200万元开始动工建设工人村住宅,到1957年形成了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的143栋苏联风格建筑,这就是共和国最早的工人住宅楼群,也是那时全国最大的工人聚居区,曾被称为“全国最好的住宅”。

2007年,铁西区按照“修旧如旧”的原生态文物保护原则,在保留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保留了其中7幢住宅围合,并将1幢改造成今天的工人村生活馆。

上世纪50年代工人家庭用的炕柜,70年代家庭使用的14英寸黑白电视,13户典型家庭的原貌,包括当时的床铺、台灯、收音机、衣服鞋帽、挎包甚至粮票、布票,以及菜市场、合作社、粮站、邮局、抗大小学、幼儿园等,这些50年代至90年代中国产业工人的基本生活场景,在工人村生活馆中被一一还原。

工人村生活馆展出的200多幅老照片、5000多件实物,再现了当年铁西工业区的生活场景,印证了铁西老工业基地创业、发展、变迁的历史进程。

工人村生活馆记录了半个世纪以来的沧桑变化,在建筑美学、环境美学,甚至在人们的情感世界方面都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工业遗产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证

近代工业文明创造的财富以及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都远远超过之前几千年的总和。

工业遗产可以直观地反映人类社会发展的部分重要过程,并具有历史、社会、科技、经济和审美的价值,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物证。

因此说,保护工业遗产就是保持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对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益处良多。

来源:辽宁日报 编辑:邓京荆 于姝楠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详细

各地新闻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目前,粮食仍是我国多数种粮农民收入的重要  第三,实现粮食安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聂振邦:粮食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粮食产需区域不平衡矛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粮食宏观调控的难度。>> 详细
点击排行
  国家统计局公布新房价统计调查方案
国家粮食局:粮食安全有保障 价格总体稳定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