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5到10年
市民还离不开垃圾桶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扬州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毅表示,不少垃圾桶确实成为新的污染源,他也就这个问题思考过。
不过,他认为,尽管如此,但5—10年内,市民还离不开它。他说,国外对于垃圾分类、自觉保护公共环境的教育是从孩子抓起的,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就已经能清楚地知道如何分类,不在公共场所抛弃杂物,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
但是在国内,不要说孩子,连成年人都不知道垃圾如何分类,做不到不随手扔垃圾,更不要说生活习惯的养成。
建议:
垃圾桶密闭,定期消毒
王毅认为,现在很多垃圾桶都是敞开式的,即使有盖子,也基本不盖。其实应该搞密闭式,国外就有这样的垃圾桶:扔完垃圾后,桶盖口有弹簧装置,可以自动密闭,避免了垃圾的污染。另外,对于垃圾桶内部要定期更换、保养和进行消毒。
此外,不同区域的垃圾桶设置应该分轻重,比如现在主干道两侧的垃圾桶都是分类桶,其实没有必要,因为人们在大街上通常扔的也就是瓜皮果屑、塑料瓶等,主要的垃圾是从商业密集,尤其是饭店密集地区和家庭中产生,所以商业区和小区内应该设分类垃圾桶,另外繁华地区设得密集一些,快速路段设得应该少一些。
评价:
处罚力度还是太轻
王毅说,根据《南京市市容管理条例》规定,对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行为处以五十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但是实际的操作中,城管部门还是以说服教育为主,就算动真格,罚个几十元,对于违规行为来说也是不痛不痒。
而香港等城市对于市民违反市容条例,处罚力度很大,而且也罚到位。比如,在香港,乱吐痰最高罚港币1500元,乱穿马路,最高罚款港币2000元,起到了震慑作用,也从而约束了市民在公共场合的行为。对于加大处罚力度的问题,国内应该立法确立下来。
来源:现代快报 编辑:张少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