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江苏>江苏新闻
墙基环绕南京地下 还原"地底金陵城"
2011-05-06 09:10:14      来源:金陵晚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33公里完整墙基环绕南京城地下

地下遗址“复活”内外瓮城正阳门

“失踪”城门金陵门幕府门入地找

几天前,在下关金川河改造施工现场,一段长达40米的突兀“石墙”被挖掘出土。经过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专家鉴定,这段貌似不起眼的石墙,拥有尊贵显赫的身份——它们是明城墙墙基。

这段新出土的明城墙基,不过是南京规模宏大的“地下明城墙”之冰山一角。

到今年,南京地面上肉眼可见的明城墙长约20多公里,有约10公里的地上城墙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因各种原因,永远消失于历史长河。

幸运的是,它们得以以另一种体态存活。

就在南京城的地下,拥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地下城池”——它由至少长达33公里的明城墙墙基蜿蜒组成,深埋地下未受损坏的地下墙基不仅保留着消失城墙的“根”,沉默地守护着它们的历史本位,而且忠实地还原出古代金陵城围的结构原貌。

不仅如此,它们的存在,能破解历史上的明城墙谜团,帮助人们找到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失踪城门——金陵门、幕府门。

然而,它们本身,却在缔造更多的不解之谜。

深度成谜

地下城墙比地上更复杂

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陈列研究部主任、著名明城墙专家杨国庆亲自赶到金川河改造施工现场,目睹了这段明城墙墙基的出土。

墙基位于黑龙江路西部、金川河水泵东边约百米,在河的南岸。露出地面的部分高度不到一米,有一段泡在水里,长约40米。周围地面高于墙基,裸露出的部分是石头的,经过杨国庆等专家的现场鉴定,这是明城墙墙基。

这并不是明城墙基第一次出土,在玄武湖隧道施工时,附近也挖出了城墙墙基遗址。

“比起地上的部分,南京的地下明城墙更复杂。”

杨国庆告诉记者,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测量不出南京的地下明城墙到底有多深,也看不到它们的全景,这些甚至很可能永远是个谜。

杨国庆说,2002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在通济门——香格里拉花园工地考古发掘中,发现该段明城墙基础为“残存13层砖,残高2.7米”,但因地下水多,所以没有进一步下挖,所以深度没能探明。1970年在三山门至石城门段挖防空巷道时,在地表下5米都没有发现最底层的大条石;而1980年在覆舟山西至解放门段挖防空巷道时,向下开挖12米处,才发现全部用大条石整齐砌筑的墙基,而且没有发现最底一层条石,可见,这段城墙至少深度在12米之下。“明城墙的墙基究竟有多深,目前仍是谜,有待于后人进一步考古勘察。”

5种墙基

不是所有城墙都有地下墙基

明城墙的墙基不止一种,而是多达5种。

杨国庆告诉记者,明代南京城墙高度一般在12~24米之间,最宽处18米,单块城砖重量一般达20公斤,这对墙基的承受力提出了很高要求。由于南京地质情况复杂,明初在建造南京城墙时,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和环境地段,采用了不同的墙基,目前来看,南京城墙至少有5种墙基。

一是以山体岩石直接作为墙基。杨国庆表示,比如南京龙蟠里至汉中门段城墙,1981年在新建城西干道时,发现该段城墙是以地表下岩石为基础直接建起来的;石头城附近地段,墙基是在赭红色砂岩之上砌筑;这类墙基还有马鞍、四望、卢龙诸山地段城垣。“在岩石上的墙基两侧都是用大条石铺砌,中间分层平铺块石,最大的石块达3000公斤以上。”

二是地势低洼、土质松软的地段。1991年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对南京集庆门段城墙墙基考古发掘中,发现此段墙基由6层基础组成,其中第五层厚约80厘米,用圆木上下平铺两层,呈井字形。为防止基础下沉导致向外滑斜,还在墙基外侧每隔50厘米左右,用直径约30厘米的圆木打桩,用来防滑。

而通济门至光华门段的城墙,因为临近河道,所以都是采用城砖深筑墙基。水西门至石城门、覆舟山西至解放门等段城墙临近沿湖地段,采用的是条石深筑墙基,用重达数吨的大条石深砌于地下5-12米以下,作为墙基。

不过不是所有的明城墙都有地下墙基。“有少数地段的城墙基础是直接建在地面上的。”杨国庆表示,1981年为建造城西干道龙蟠里至汉中门段,在原城墙遗迹上用推土机推出墙基,发现此城墙是在平地上砌筑的基础。施工方法是内外条石铺砌,中间分层平铺块石,最大的块石重约3吨,缝隙间用黄土拌石灰嵌填、夯实而成。

消失城门

金陵、幕府二门要入地去找

不仅是正阳门,“地下明城墙”还能找到更多消失的城门。杨国庆表示,明城墙有13座为明代朝廷正式命名的城门: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即中华门)、三山门、石城门(后改为汉西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和朝阳门(即中山门)。现在,正阳门、定淮门、钟阜门、金川门、太平门等城门都已经消失了,但它们的地下部分全都保留着。

有意思的是,地下明城墙还能帮助人们找到两座传说中的“失踪城门”:金陵门和幕府门。杨国庆告诉记者,这两座城门非常神秘,有关这两座城门的史料记载极少,至今没有人知道它们在哪里。

据《明太祖实录》里记载,洪武八年三月,“置行用四库于应天府聚宝、幕府、仪凤三门及会同桥”。其中聚宝门在城南,仪凤门在城北,会同桥在城中,被称为“幕府”的城门显然与这三处地点有一定的距离。

据记载,洪武十年八月,废除了“金陵”、“幕府”两座城门。杨国庆表示,废除“金陵”、“幕府”二门时正是明王朝全力建造南京城墙的时期,这两座城门不属于更改城门名称的一类,很可能是在南京城墙第二次大规模建造中,将它们给填堵了。至于废除这两座城门的原因,现在不得而知,而且目前从地面上已经完全不知道这两座曾经的城门的确切位置和遗址,但是,在地下却很有可能保留着当年这两座城门的“墙基”。根据这些地下墙基,将可以找到这两座城门的具体位置,以及解开更多的只见于记载和传说的明城墙之谜。

“目前考古界对明城墙地下部分的了解十分有限。”杨国庆建议,对已经挖掘出土的明城墙墙基,将进行选择性地遗址保护,在上面建玻璃罩、建大棚,将历史的原貌展示给更多的后人。

还原正阳门

绝无仅有地下形制完整

南京地下明城墙有多长?

杨国庆表示,按照上世纪50年代城墙完好时的数据,地下明城墙的长度应是33.676公里。

上世纪50年代,南京拆除了约10公里的地上城墙,包括和平门——下关钟阜门段,定淮门以北——定淮门——石头城段;清凉门——水西门段;通济门——月牙湖段等等。而这些已经在地面上无影无踪的城墙,其实并没有彻底消失,它们的“脚部”——墙基大体都保存完好,安然存在于地面之下。

凭借着这些地下城墙,可以追踪捕捉它们地上部分的历史信息,甚至将其“还原”。这使得一些已经遗憾消失的地上城墙,可以凭借其地下的部分再次向世人“开口”,说出它们更多的真相。

比如,已经拆除的正阳门。

“正阳门就是光华门。”杨国庆表示,正阳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门,它的地下遗址尤其重要。

他告诉记者,正阳门在明朝时是国门,地位相当于北京故宫的正阳门,它是皇室在重大祭祀、重要外事活动时走的门,“而且,朱元璋出殡走的就是这个门!”

正阳门的特殊之处还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它的结构非常特殊。“正阳门是目前中国发现的唯一一个复合型瓮城。”

众所周知,名震中外的南京中华门瓮城是一个内瓮城,而正阳门却比它更彪悍:它同时拥有内瓮城和外瓮城,而且是中国唯一的一个,目前除了它,国内没有发现其他任何一个同时拥有内外瓮城的城门。

就在不久前,杨国庆在国外找到了一张1934年的南京城地图,地图上有一张正阳门的瓮城平面俯视图,图上的内瓮外瓮完整复合,绝无仅有,非常壮观,再次证实历史上的南京正阳门确实是一座复合型瓮城。

可惜的是,正阳门早已被拆除。但幸运的是,它的地下遗址完整保留,在它的原址地下深处,埋藏着一个完整、庞大的“地下正阳门”。有朝一日打开它,将会揭开所有的“内外瓮城之谜”。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张少虎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关注中国经济数据 2011年4月
>>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心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纪实
北京公务员将测普通话 需达三级甲等水平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