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华东地区>江苏>江苏新闻
影像串起常州台湾20年“两岸情”
2011-04-21 14:01:49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常州-台湾两岸情摄影交流2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已于上周末开启。20年前,来自常州和台湾的4位摄影家的个体行为,缔结了两岸摄影艺术持续不断的交流,不仅是摄影技艺的相互切磋,更有两岸摄影家基于同样文化传统根基下的相互理解。

4位摄影家牵起两岸情

早在198711月,两岸坚冰初裂,摄影世家出身、30余年未曾谋面的汤思泮、汤德胜叔侄,在香港见面。这次叔侄会面,成为两岸摄影开展交流的起点。

19914月初,应汤德胜邀请,时任台湾摄影学会会长的翁庭华、汤思泮和李鸣雕三位台湾著名摄影家来江南水乡采风。行摄江南时,他们四位初步达成了今后两岸进行摄影文化交流的共识。

1992年,台湾摄影大师郎静山和台湾《摄影天地》杂志社邀请汤德胜赴台办展交流。期间,常州市摄影家协会与台中摄影家协会结成了兄弟协会,郎静山、台中摄影家学会会长陈连枝和汤德胜当场正式达成两岸情摄影艺术交流活动意向。

20年来,常州摄影家已8次赴台交流,台湾摄影家则来常12次。两地摄影家们在此期间共举办了9届摄影作品展,展出了2000余幅摄影作品,放映幻灯片5000余张,参加展出超过了300人次。

20年两岸同道共进

20年来,两岸情摄影文化交流,不仅从常州开始向外扩展,在台湾的举办地,也从台中扩散到了台南、台北、基隆、花莲和苗栗等城市。20年的交流,既是两岸摄影家对各自摄影见解的呈现和推荐,也是对对方摄影艺术思想的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了两岸摄影技艺层次,记录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像。

据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大陆与台湾进行摄影交流的城市有很多,如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但是,20年不间断、规范化、常态化坚持下来的,只有常州一家,且交流时间最早、作品最多、层次最高、影响最大。 

翁庭华《逝去的脚印》、《黑白童年》等作品,对社会变革的真实记录以及对即将消失的历史景象持续关注;汤思泮着力于平民世界的悉心观照及作品中内涵的浓郁人文情怀,对常州摄影家在观念初变年代形成过强烈而实在的冲击。汤德胜《家常菜》、《寨桥放鸭》等极具生活气息和艺术格调的江南影像,耿荣兴别具一格的植物摄影,季立果包含个人见解的地理摄影,廖祖同契合传统中国文化所展开的怀旧、追思主题,也深深影响和启发了台湾摄影家的创作。

每一次的两岸情,都由影展、摄影文化研讨和异地摄影采风等活动组成。台湾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常州摄影家;而江南水乡、青翠茶园、蜿蜒运河、改革开放以来百姓的显著变化,也让台湾摄影家流连忘返、百拍不厌。

常州知名摄影家陈亮、徐和平、庄锡连、刘克林、耿建国、王京、戴文伟、刘建中、辛常州、李志燕等都曾到台采风、创作了大批佳作。

已进入摄影生涯第51个年头的翁庭华,在表达方式上不断求变,但坚守纪实。他觉得两地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区域性。对常州一见钟情的他,当年对着大运河上往来的船舶按下了第一次快门,20年后再对比,感叹发展太快了。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通讯员 陈嫦青 杨可可)编辑:张少虎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文化之旅 活力安阳:第四届全国网络媒体安阳行
>> 详细

各地新闻
中共中央政治局26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审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 详细
点击排行
  日本僧人来华为日军谢罪 写下“中日友好”
北京公布一房一价实施细则 可解决随意涨价行为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