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时30分,历经5个小时,翻越4座山脉,救援人员才到达距离被困人员最近的一道山脉,此山脉距离被困人员约1.5公里,海拔约1900米,岩石松软,地势险峻,3个连续高近10米的悬崖,危险异常。为了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王毕政委命令救援人员将绳索系在山顶树干部,救援人员利用绳索逐个下滑至崖底。在向崖底下滑过程中,尽管设置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但由于部分官兵负重下滑,身体多处擦伤问题仍未完全避免。
13时30分,救援人员全部安全到达山崖底部,快速向被困人员方位挺进。由于被困人员方位处于高山岳桦林带,杂草丛生、暗河交错,救援人员随时都有跌落暗河的可能和危险,为确保安全,前方向导一步一停顿,不时地向救援人员发布着危险预警信息。
14时20分,救援人员终于找到受困于海拔1700多米处的“驴友”。经询问:他们一行12人,6男6女,在网上自发组织7天穿越长白山活动。9月30日下午,未经允许,私自穿越景区,10月4日晚10时左右在此穿越时,一名“驴友”不慎落入暗河。由于此处地处长白山腹地,无法与外界联系,直至5日早晨才得以报警。
王毕政委在向同行“驴友”了解遇险“驴友”相关情况后,命令池北中队指导员邹强利用绳索下至暗河底部侦察救人,经侦察:暗河深约30米,谷底宽约80公分,仅有一丝光亮,两侧均为长满苔藓的不规则岩石,最窄处仅容1人穿过,被困人员两条腿、左胳膊、头部都均严重受伤,只有右胳膊可以自由活动。考虑伤者情况和周边环境,王毕政委命令池西中队副中队长李安下至谷底协助救援,命令利用躯体固定气囊和多功能担架固定遇险“驴友”,利用两条绳索将其提拉出暗河。

15时30分,遇险“驴友”被安全提拉至地面,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了简单的紧急救治后,王毕政委要求参战官兵发扬连续作战、敢打必胜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将遇险“驴友”救至安全地带。
经与向导沟通,有3条营救路线可以行走:一是沿高山岳桦林带下行至山脚。此路线预计需要行走4小时,途中暗河沟壑较多,危险性极大;二是沿高山岳桦林带上行进入高山苔藓地区,逐步向公路靠近。由于这里是长白山腹地无人区,这条路线需要穿过高山苔藓地带,向导也从未在这里穿行过,路况不明;三是翻越被困地点正前方高约350米的悬崖。此处距离公路较近,山顶有人接应。
考虑到伤者需要及时救治,救援人员体力严重透支,且长白山入夜气温骤降,不宜长时间作战,经请示总指挥部,王毕政委果断选择了第三条救援路线。
15时50分,王毕政委现场将救援人员分成4个救援小组,轮流向上方搬运遇险“驴友”。由于山势陡峭无路,救援人员只好使用绳索,采取肩托、手拉、扛抬的方法,艰难向山顶攀爬。时间慢慢逝去,天渐渐黑了,救援人员的体能几乎接近极限,前方的路段更加艰险,为了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王毕政委紧急调动支队综合办公室主任韩文江率领池北、池南大队14名官兵赶赴现场增援,同时,命令池北中队指导员邹强率领10名官兵负责运送遇险“驴友”,其余人员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向指挥部方向撤回。
16时50分,救援人员将遇险“驴友”运送至最危险、最艰苦的悬崖地段。此地段正前方是高约10米的悬崖,攀爬坡度接近80度。救援人员只能垂吊着将担架提拉至悬崖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