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中国在线>经济
专家:中国装备制造业十年后将由大变强引领世界
2011-10-26 17:57: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多位专家和业内人士12日汇聚广州指出,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呈现“大而不强”的发展格局,尚不具备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的能力,但经过十年或更长时间努力可实现“由大变强”,定能成为引领者。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形成门类齐全、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十一五”期间,中国装备(机械)工业的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装备产业规模跃居世界首位。2010年全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9%,占全部工业的19.35%。

但众所周知的是,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短板十分突出。在当天广州举行的“入世十周年峰会暨2011招商证券论坛”上,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指出,现今国内装备制造业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装备制造呈现失守困局、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现代制造服务业发展缓慢,价值链的高端缺位等现状。中国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仅一成,主要业务属于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

去年10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将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当前国家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重点领域之一。屈贤明称,这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大契机,而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之时就是引领世界之日。

近日出台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推进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在屈贤明看来,中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标志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第一、超过一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处于世界前三,成为影响国际市场供需平衡的关键产业、拥有一批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处于世界前列的世界级装备制造基地、原始创新突破,一批独创原创装备问世等多个方面。

屈贤明建议,中国装备制造业应着眼于产业优化升级,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夯实产业基础,解决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问题、培育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领头羊的三一重工,定位“十二五”期间销售额从500亿人民币上升至3500亿人民币。三一重工副总裁何真临称这并非“狂言”,可以佐证的数据是,今年三一重工的销售额目标是800亿人民币,但上半年已经达到470亿人民币,超过预期。

与此同时,何真临称,核心零部件、高端精密装备等研发能力不足是目前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最大软肋。何真临认为,装备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在于技术、管理和服务三大要素,“由大到强”的魔杖在于资本市场的运作。应发挥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的国际化道路。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张少虎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李克强出访朝鲜、韩国
李克强出访朝鲜、韩国>> 详细

各地新闻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决心。>> 详细
点击排行
  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李克强抵达韩国进行正式访问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