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经过近两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了上亿用户的生活形态。 (图片来源:京华时报)
在北京上班的白领小颖平时喜欢泡在网上,通过微博关注新闻和身边朋友的趣事。今年6月23日傍晚,北京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如注,不少地方瞬间变成一片汪洋。众多网友在微博上发布各种积水的图片,其中不乏一些场景震撼的画面,图注为“大浪垂钓”、“二环看海”、“机场观澜”等几张图片颇为抢眼,网友小颖也随即拍下了公司楼下水流成河的场景上传到微博,被多位同事好友转发。
不过,她通过电视节目很快得知,她看到的照片中有几张被证实是假冒的,并非6月23日的雨景,而是有人“移花接木”而成。网上所谓的“北京暴雨七景”中,有3幅照片是假的。
微博经过近两年的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很多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变了上亿用户的生活形态。但是,微博也像论坛、社区等互联网应用一样,具备与生俱来的缺陷,那就是内容的真实性无法保障。如今,微博从最初的小众应用到登堂入室与媒体抗衡,已是大势所趋,那么,这个年轻的互联网应用,未来将向何处去?面对这把双刃剑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呢?
微博用户数量激增
在当前微博用户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某门户微博辟谣小组组长认为,有些网友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于是可能会发布一些虚假的信息,利用视觉冲击较大的图片等来吸引微博用户的关注。
日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增长到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末的15.5%上升至34%。
在以往比较热门的博客和SNS相对遇冷萎缩进入瓶颈期的时候,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囊括了即时通讯、传播速度快和影响范围广等无可比拟的优势,一举成为当前最热门的互联网和手机应用。微博能在短时间内聚集起大量用户,由于微博用户间关系的双向性,使用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强关系和弱关系并存的网络,从而同时满足了其多层次的社交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对中新网IT频道表示,微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智能手机与3G网络系统的技术支持,技术发展使得微博这种信息发布方式摆脱了传统上网方式所受的特定时间地点的限制,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门户网站重金押注
有分析称,微博有可能成为未来主要的信息传播平台和互联网新入口,门户网站目前均投入大量精力发展微博业务,通过广告投放、名人效应等策略成功地吸引了用户。
目前,几大微博的竞争已经愈演愈烈,有的花钱收购微博相关域名,有的开出大手笔邀请国内外明星“开博”,还有的不惜重金把钱“砸”向广告。
一面是几大门户网站在微博领域的明争暗斗,而其中也有人在叫苦。某门户网站员工刘先生则为记者讲述了他的微博“烦恼”,刘先生是这家门户网站的一名编辑,其不属于微博部门,但每个月却要承担一部分相应的“微博任务”。
工作职位与微博无关,还要承担相应任务?刘先生的家人和朋友都对此表示不解。通过刘先生的解释,记者才了解到,原来,在这家门户网站内部,有许多与微博不相关的部门和个人都在承担一定额度的硬性任务。以刘先生这样的编辑为例,其每个月要发够一定数量的微博并且与好友达到一定数量的互动才算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务,其每月的工作考核就会降级,也就意味着扣钱。发微博先从内部员工做起,由此,微博的激烈竞争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