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难有突破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收入分配改革的一部分。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两会期间向全国人大作报告时,明确提出2010年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尽快出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的方案和政策措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部分优抚对象待遇水平,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3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时也表示,在增加居民收入上分三个层次:一是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二是逐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占要素收入的比重;三是在二次分配中,运用财税的杠杆,调节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今年两会期间,九三学社提交的一份提案称,我国劳动者报酬比例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了2007年的39.7%,这直接导致收入最高的10%群体与收入最低的10%的群体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了2007年的23倍。进而导致国民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7年的52.3%。提高居民收入已经成为越来越严峻的事实。
张晓晶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仅仅是改变中国收入分配格局工作当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这部分改变的还主要是低收入居民。要改变当前总体的收入分配格局,核心还是要在国家收入和居民收入层面做出改变。比如,对企业和普通收入家庭的减税,对垄断行业高工资的管理,以及对企业和个人的资本性收入的规范。但显然,这些领域的改革要比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难度大得多。
国家发改委官员对本报表示,按照发改委早在2006年就已经确定的“提低、扩中、调高”的改革思路,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是推进起来较为容易的一块。其他方面的改革,则涉及到财政、税收等诸多方面和部门,需要统筹考虑。
江苏省人保厅的官员说,关于收入分配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对于地方来说,目前所能做的就是根据各自的情况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退休金等方面。但真正想要改变全国的收入分配格局,还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
事实上,即便是在最低工资方面,国家有关部委也没有一个相关的指导意见,而是完全由地方自行确定。
在专家看来,最低工资标准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这个措施与国家财政、税收等方面基本上没有直接关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专家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主要靠企业自己,没有复杂的部门博弈。”
事实上,自2005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就已经着手起草有关收入分配改革的方案。不过,这一方案至今仍未出台。据悉,国家发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方案,已先后有两个司局分别拿出了两个不同的版本。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为了刺激消费,就业和收入分配司专门组织召开大规模的研讨会,人保部、财政部、税务总局、国资委等数部委相关司局官员均出席,商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的办法,但最终,仅仅提出了“五个制度的建设”,再无下文。
此外,人保部和国资委也分别在做关于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和垄断企业工资改革的方案。2008年,人保部曾经拿出过一份关于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方案,但最终由于遭到多方反对,未能实施。而国资委虽然在国企领导收入方面已经开始着手规范,但是对如何限制行业高收入依然没有办法。
前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国务院的确已经下决心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不过,即便是最终国家发改委拿出了一个方案,也仅仅是一个指导性的意见,而对于具体领域的改革推进,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出台办法。
该官员说:“就目前来看,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仍然不会很快出台,外界不可期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