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大妈慰问团统领”
上任之初,原秀梅走访边防哨所,发现部队官兵年夜饭上的饺子,七扭八歪、一半是开口的,根本下不了锅。
原秀梅当即召集单位人员组成“大妈慰问团”,赶着崎岖山路,为辖区每个边防连队包新年饺子。
包饺子、送元宵、包粽子、送月饼……一圈下来将近1周。一年有几个节日,她们就转几圈,每圈下来都累得腰直不起来,但从未落下哪个节日,一坚持就是13年。
不仅如此,原秀梅还根据时节为部队开展不同服务项目。每年秋季,她都带领军粮站人员去帮助部队腌制各种咸菜,朝鲜风味、南方口味,还有东北特色的。
“这么多年您累了吗?”有的官兵问。
“身体上有时累点,可一想到你们都吃得可口,我打心眼儿里高兴。”原秀梅说。
如今,在原秀梅的带动下,“大妈慰问团”不断发展,从当初的几个人到现在的几十人,从最初只有单位内部人到现在各行各业都有。
她是“24小时拥军热线”
2012年,原秀梅就要退休,离开她心爱的军供岗位。
原秀梅说:“退休前要继续做好本职工作,退休后我想当义务志愿者,继续为子弟兵服务。”
“我们都舍不得原阿姨!”某连指导员陈重说。
陈重说,边防官兵住在大山深处,到县城不容易,如有紧急情况,官兵们总会最先想到原阿姨,只要打个电话,她都尽力解决。
原秀梅的手机24小时从不关机,“要保证部队官兵随时可以找到我。”她说。
陪同军嫂婚检、孕检,带部队子女看病、为官兵操办婚事等,官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走了的和留下的,都忘不了乌苏里江江畔有个原阿姨。
2010年春节,已经转业的原某边防团助理唐勇峰从湖南老家给原秀梅打来电话:“原阿姨,我妻子生了个大胖儿子,真的感谢您!”
2008年春,唐勇峰的妻子突然感觉体内已怀6个月的胎儿不动了,唐勇峰在80多公里的军营,一时赶不回来。
情急之下,唐勇峰的妻子来到军粮站求助,原秀梅放下手头工作立即陪她到县医院。
医院检查发现是死胎,必须立即手术,否则大人也有生命危险。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孕妇不知所措,她紧紧抓住原秀梅的手哭个不停。
原秀梅安慰说:“不要怕,有我在,马上签字手术吧。”手术全过程,原秀梅一直守护在她身边。术后,当医护人员得知她们关系时,都被深深感动,医院领导当即决定免去全部手术费用。
“我做这些没啥,边防官兵奉献精神才令人感动。”原秀梅说。
13年,原秀梅见证了部队边防变迁。
她刚接手军粮站时,基层连队大多都是土路,有些连队不通公共汽车,手机也没有信号,还没长明电。
如今,所有连队100%通上了柏油路、60%通上了公共汽车,通信光缆、火电接到了每个哨所。
“虽然他们生活条件好多了,但我已形成习惯,一阵子不到部队看一看,找官兵聊聊,心里不踏实。官兵们也总喜欢到粮站转转,找我说说知心话。这个岗位,已融入我的生命里!”原秀梅说。
来源:新华网黑龙江频道 编辑:许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