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被告经人介绍相识,结婚之后才发现他脾气不好,性格暴躁,经常对我进行殴打,虽经亲戚朋友屡次劝解,但他仍执迷不悟,双方已无和好可能。为此,请人民法院依法作出裁判,解除与被告的夫妻关系……”7月21日,随着“主审法官”宣布开庭,一起“离婚诉讼案”在焦作市群英街道华盛社区广场上进行现场审理,来自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弘扬法制精神,服务社会发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学生通过“模拟法庭”,为社区居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正面是“审判长”和两位“审判员”,身后悬挂着“大学生模拟法庭”条幅,两边分别是“原告及其代理人”和“被告及其代理人”,两位“法警”站立两侧,这一“正义审判”生动地再现了法庭里严肃的审判场景。身穿法袍的“法官”坐上法台,敲响法槌,全场顿时鸦雀无声。这场由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扮演法官、原被告和书记员等角色的“庭审”,旨在通过真实案例,以案说法,让群众感受法律的神圣和威严,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
开庭后,“原告”冯某宣读了民事诉讼状。当她陈述完后,“审判长”即要求被告于某进行答辩。随后,原、被告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审判长”神情镇定自若,语言严谨威严;“原告”“被告”“诉讼代理人”辩论精彩、有理有据。从法院调查、法庭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案件评议到宣告判决等一系列环节都严格按照真实的法庭审判流程进行,同学们把离婚案件的庭审程序惟妙惟肖地展现在了社区居民面前,极大地调动了在场群众的兴致,一些居民还拿出了纸笔详细记录案件中所引用的法律条文。
“庭审”持续了1个多小时,居民们都看得津津有味,同时也深受教育。“以前没见过法官审案,虽然这次只是模拟法庭,但是形式非常好,通过志愿者的模拟真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也让我对审理案件的程序有所了解。”现场一位60多岁的王大爷深有感触地说:“在日常生活中,像今天这样的案例其实并不少见,同学们把案件分析得这么透彻,今后如果遇上这种事就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了。”
据了解,该服务团先后在焦作市群英新村社区、康乐社区、新东苑社区和华盛社区等4个社区开设了“模拟法庭”,并在五号院社区、群英新村社区建立了法律实践基地。队员们每到一个社区,都会通过建立模拟法庭、开展法律咨询、进行政策宣讲、发放法律宣传单、开展问卷调查、开设“流动法制课”、举办文艺汇演等方式向居民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为当地群众送上一份份丰盛的“文化大餐”。截至目前,队员们已经发放弱势群体法律维权宣传单1500余份,服务群众2000余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热烈欢迎。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常城 通讯员 徐春浩 侯世超)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