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少吃一个馍,多出来的留给工人吃”
豆永梅对工作认真,对工人热心,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豆姐”。园林科工人周戌成2008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到园林局工作后,由于家在淮北等诸多原因,户口一直没办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豆永梅知道后,就说:“小周,你把户口签到俺家吧!”就这样,周戌成把自己的户口落到豆永梅家两年。
刘文静2008年就和豆永梅一起工作,有两件事让她终生难忘。一件是2009年春季,在绿化市产业集聚区僖山路和引河路时,因工期期限短,豆永梅和她的同事日夜奋战在工地上。3月份的一天,已是夜晚12时,春寒料峭,大家又冷又饿,附近又没有饭店,大家只好用白天买的一包馒头充饥,她和刘文静每人只吃了一个。刘文静说:“豆姐,咱一人再吃一个吧,一个馍吃不饱。”豆永梅安慰她:“馍少,咱多吃一个,工人就少吃一个,还是留给工人吃吧!”后来,有家在附近的工人李东荣捎来了咸鸭蛋、火腿肠、面包等食品,她俩只吃了一个咸鸭蛋,余下的豆永梅又偷偷塞进李东荣的自行车筐里。豆永梅说,李东荣家也不容易,咱还是甭吃了,忍忍,干完活回家再吃吧。此时已是凌晨1时30分。在豆永梅的带领下,僖山路和引河路绿化工程3天4夜圆满完成任务,而领导给她的工期则是10天。第二件事发生在今年5月9日晚,刘文静抱着自己8个月大的孩子参加朋友的婚宴,由于抱着孩子吃饭不方面,豆永梅就不停地把菜夹到刘文静面前,后来孩子闹了,豆永梅接过孩子到门外哄去了,让刘文静先吃。“事很小,我很感动。”刘文静擦着眼泪说。
“ 妈妈,我多想吃您做的饭”
豆永梅为了工作,很少顾及家庭。婆婆说:“她早上6点起床,顾不上吃早饭就上班, 上午也很少回家,晚上下班一般在7-8点左右,有时凌晨1点,我等过她3点,啥时候回来都是半腿泥。由于吃饭不及时,她得了胃病,吃药打针一个多月才好。她很少有时间辅导孩子学习,有时候在电话里辅导。孩子学习也很争气,在班里名列前茅。回到家孩子睡着了,她就悄悄亲亲孩子,第二天还是急匆匆地去上班。有多少工作你天天这么忙?!她说‘绿化任务重,咱不亲自干,别人咋干,咱大小是个领导。栽不好苗木,我良心上过不去。’有时候正在吃饭,来了苗子,丢下碗就起,还要浇好,她回到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我累!’她上班有时间,下班没时间。她上班认真,我也高兴,多好的孩子啊……”
豆永梅的丈夫张明是驻商某部预备役军官,一个月来不了几次,操持家务、孝敬父母、抚养孩子的责任全落在豆永梅一个人身上。她鼓励张明,家里的事有我呢,不用你操心,安心在部队好好干。从军20年来,张明先后荣立三等功两次,一等功一次,荣获“全军两用人才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特别奖,“我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妻子大力支持分不开!”张明说。一个在地方,一个在部队,聚少离多,有时探亲回来,二人也很少在一起。张明说:“我好不容易来一次,你能不能陪陪我和孩子?”豆永梅说:“没办法,工作需要,园林城创建任务这么紧,我必须干,不能因为自己,影响整个大局。”他们为了能多点时间呆在一起,张明就去豆永梅的工地,陪她放线、栽植、浇水。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豆永梅从乡下接回自己的父母一起住,而对待婆婆就像亲女儿一样,从未红过脸。“她工作认真,对老人孝敬,对家庭尽责,她再累也强打精神陪孩子学习,陪家人说话。 作为军人,我很佩服她;作为丈夫,我愧对她!”张明说着,眼泪不由流下来。
作为豆永梅10岁的儿子张峥来说,最渴望的就是妈妈每天给自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每当儿子提出要求,她都满口答应,却很少能兑现,“妈妈,我多想吃您做的饭啊!”可是,就连每天多陪儿子一会也做不到。张峥说:“我最高兴的事就是和妈妈逛街,妈妈给我买衣服和吃的,最大的愿望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广场游玩。当看到别的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游玩的时候,我心里很难过。妈妈,难道星期天您连陪儿子逛街的时间都抽不出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