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春给大家展示刚刚编好的丝毯。
移民张英敏在擦拭自家的榨油机。
去年6月17日,丹江口库区第一批大规模移民搬迁启动仪式在凌岗移民新村举行;今年5月4日,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这里——“百年情缘·百对移民青年”集体婚礼隆重举行。
淅川县滔河乡凌岗村,我省丹江口库区第一批大规模搬迁中的首个搬迁村。这个丹江口水库边不起眼的小村庄,因为南水北调,因为移民搬迁,成了闻名遐迩的地方。从南阳淅川到唐河县的毕店镇凌岗移民新村,一路走来,凌岗人受到了太多人的关注。 一年过去了,见识过许多大场面的凌岗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倍受关注给他们带来了什么?1700余名凌岗人到底在忙啥?5月底,记者再次来到凌岗移民新村,探访他们的发展致富路。
发展中呈现“凌岗模式”“没有规模化的产业,却也没有闲着的人。带着众人的关心,凌岗人变压力为动力,想方法促发展。”
特殊时刻,特殊任务,特殊使命,让凌岗村受到了“特殊”的关注。 凌岗人没有因“特殊”而要特权,而是把“特殊”变为发展致富的压力和动力。 85岁的凌太娃在自己门前安静地坐着,看到记者,高兴得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搬迁时,积极搬迁的凌太娃正逢84岁生日,他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您老出名了啊。”记者拉着他的手说。 “出啥名啊,人怕出名啊,出名了就要做得更好。”凌太娃指着门前儿子新买的旋耕机说:“咱不能靠政府,要靠自己!我儿媳妇榨油、做纸扎,儿子买旋耕机花了10来万,俺都支持,发展致富嘛!得一步一步来。” 刚搬到新家不久,凌岗人就度过了适应期。在向唐河县报发展致富项目时,凌岗新村几乎每家每户都积极申报,种植、养殖、加工业,样样都有。唐河县副县长李海宪高兴地说,“有了这激情,怎能不致富?!” 在采访中,记者又碰到曾经采访过的金红玲,她因提前搬家,成为入驻新村的第一人,并率先开起了商店。如今,她还做起了小带班,带领20余名移民妇女为唐河园林绿化公司干活,每人一天也能挣五六十块。 毕店镇副镇长李国年告诉记者,在凌岗新村,你很少见到闲人。除了外出打工的五六百人外,其他在家的都有事情干,种植、养殖、开酒店、做服装生意、收粮食……啥挣钱做啥,很多家都不是只做一样。虽然“小打小闹”,可眼下,这种“凌岗模式”,却是稳定发展的好途径。 “我们凌岗暂时没有规模化的产业,但却也没有闲着的人,带着众人的关心,凌岗人变压力为动力,想方设法发展致富。”凌岗移民新村村主任范陈岐说,“大家都在看着我们发展呢!”
生活中尽显“丹江性格”“不畏惧,勇于担当;不退缩,柔中带刚;为人宽容厚道,开朗倔强;为事顽强拼搏,积极向上。”
甘甜的丹江水让凌岗人在丹江边繁衍生息了21代,他们在丹江畅游、捕鱼,安静地生活。 接到搬迁命令,凌岗人啥话也不说,背起行囊,携老扶幼,告别故乡。 “刚来那儿会,都不知道该干啥。在家织丝毯,这里没有这个产业,原料、出路都是问题。”46岁的王小春正在编织手工丝毯,她说:“总不能把这个手艺扔掉吧,我几次回到淅川,找到了原来的买家,买来相关原料,重操旧业。” 王小春应该是搬到新家后最先编织丝毯的。在她的带动下,凌岗新村在家的妇女又开始忙碌起来了。王小春成了大家公认的“总代理”,她负责给大家进原材料、搞销售。 记者告诉她,做成产业,政府会提供帮扶。她笑着说:“不管帮扶不帮扶,要发展咱都得靠自己。” 喝着丹江水,吃着丹江鱼,生活中,凌岗人形成了特有的“丹江性格”:不畏惧,勇于担当;不退缩,柔中带刚;为人宽容厚道,开朗倔强;为事顽强拼搏,积极向上。 29岁的赵君超,脸上堆满笑容,见谁都乐呵呵的。他在去年搬到新家后不到一周,就在镇上租了三层楼的门面,开起了“君超酒店”。 “这酒店一年租金两万五,我当时又投入了2万,刚开业那会儿,地方生,没关系,也没有生意,可把我们一家人急坏了。”赵君超在淅川就一直从事酒店职业,帮别人干了六七年,自己在淅川也开了两年饭店。“我当时就觉得,我一定能够干好。”赵君超的笑容中带着自信和倔强。 不退缩,宽容厚道,顽强拼搏,最终,他凭着特色菜品、实惠价格、周到服务,使得酒店生意越来越红火。 “乡亲们捧场,把酒席都设到了我这儿。生意好了,我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再从村里招几个服务员。自己富裕了,咱也要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赵君超知道,他的成功离不开乡亲们的照顾。 “到了新地方,就要学着去适应。”赵君超笑笑说,“一年了,我们在新家生活得挺好。”
致富中发扬“协作精神”“走产业化路子,形成规模链条,创造最大效益,实现共同富裕,是凌岗人致富的必由之路。”
遍地开花的“凌岗模式”,让凌岗人尝到了甜头,但要真正致富,仅靠零散的种养殖、私人加工业还是不行的。 “走产业化路子,形成规模链条,创造最大效益,实现共同富裕,是凌岗人致富的必由之路。”李海宪为凌岗移民新村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200家农户编织丝毯,却都是各自为战;种养殖也有多家农户,却不成气候。 要建养殖小区,要发展丝毯业,就要有“协作精神”。 “单丝不成线,独木难成林,众人合力,才能把丝毯厂建好。”王小春深有感触地说。 人与人协作,形成规模;户与户协作,形成产业。 “我们正在运行移民扶持资金,努力跟县邮政储蓄银行达成协议,拟准备10个亿,来扶持移民发展。”李海宪说,“移民乡亲可以通过申请无息贷款,发展致富。” 凌岗移民搬迁后,唐河县还组织开展了移民技能培训、劳动力就业转移、生产发展等工作,为移民致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使移民群众能够真正扎下根来、融入当地社会、实现安居乐业。 同心协力,努力拼搏,下一年,凌岗人会生活得更幸福。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生俊东 通讯员 马涛 杜永轩 王俊峰)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