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组团
宜居教育城——
位于西南绕城高速、南水北调渠以南,京广铁路以西,郑少高速机场联络线、机场东出口联络线以北,郑尧高速公路以东,规划总面积138平方公里。重点建设高校区、中小学教育园区、老年教育园区以及科研开发区。郑州一中、郑州外国语学校、郑州回中、郑州十一中将入驻。2020年,入驻院校达到13所,在校生规模18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38万人。
宜居健康城——
东至郑州绕城高速,南至现状马米公路及崔庙镇、贾峪镇镇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线,西至现状省道232,北至中原西路,规划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共设CBD核心区、医疗健康区、医疗科技研发区、文化旅游区和健康低碳主题居住区等五个功能区。
到2020年,入驻医院15家,床位达到1万张以上,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
宜居职教城——
北起丹江南路,南至郑上快速通道,西至汜水河花卉产业集聚区,东至上街区界附近,总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端运动休闲、商业地产开发、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等业态,打造实习工厂及工业集聚区组团、旅游休闲组团和4个职教组团。
到2020年,职教学校达到20所,在校生规模达到2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
新商城——
东至中州大道,西至京广路,南至南三环,北至金水路,包括大商城遗址板块规划区和商都新区两大板块,面积约为116平方公里。
建设发展金岱宇通工业片区、十八里河功能区、水岸沿线功能区、商都物流园功能区、南曹商贸功能区、潮湖休闲功能区。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7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
中原宜居商贸城——
位于西四环以西,绕城高速以东,杜英街以南,郑西高铁连接线以北区域,规划面积约45平方公里。按照“四区一中心”布局,建设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区、家具物流商贸区、汽贸服务区、生态宜居区、行政商务中心。重点引进物流、商务、餐饮、信息、金融、酒吧等特色产业。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4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左右。
金水科教新城——
西起中州大道,东至国道新107,南起连霍高速,北至黄河南岸,规划面积约118平方公里。
主要布局总部经济区、教育服务区、科技研发区和文化旅游区四大功能片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高新技术及产品、商务服务、教育服务、服务外包、电子信息、楼宇工业、现代物流、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
惠济高端服务业新城——
以北四环为中轴,南北两侧各1公里,介于黄河生态绿带与贾鲁河绿化廊道之间,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
重点建设沿黄文化旅游生态产业带综合行政商务中心和花园口、大河路、古荥、长兴路四个组团。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会议会展、信息技术、物流、服务外包、金融业和高端房地产等产业。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80亿元,其中高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80%以上。
二七生态文化新城——
北起南三环、南水北调干渠、西四环沿线,南至绕城高速,东至二七区界,西至郑少高速,规划面积约75平方公里。
围绕运河新区和龙西湖生态文化区两大板块,打造总部经济区、商务办公区、生态宜居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端商贸物流区、文博产业区、文化创意区、科普体验区、健康养生区、休闲度假区10大功能片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贸商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
先进制造业新城——
位于陇海铁路以南,机场高速以东,郑民高速以北,前程路、经开第二十五大街以西,规划总面积86.7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及生物医药产业,建成中原经济区先进制造业核心集聚区、工业总部经济集聚区和郑州都市区生态工业新城。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8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
高新城——
由高新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新城组成,规划建设面积70平方公里,其中高新新城位于西四环以西、杜英街以北、西南绕城高速以东、连霍高速以南,规划面积33平方公里。
按照“一带、一区、一中心”布局,即环状新兴产业带、生态宜居区、高端商务中心,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扶持培育数字信息等6个产业集群。
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80万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来源:大河报 编辑:于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