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出租车“加气难”的现象,郑州市出台多种措施,保障天然气供应。目前已拥有加气站28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加气难”的问题。(资料图片)
出租司机遭遇行驶难
由于郑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机动车发展迅速,目前郑州市的路网基础建设与车辆增长不匹配,不能满足城区交通的需求。因此,导致了出租车单次载客时间过长。据统计,2010年,郑州市新增机动车23万辆。
为了增加运力、缓解市民“打车难”,郑州市客运管理处自2011年元旦起取消了出租车运行16年多的“运六歇一”制度。但是道路的拥堵仍然导致出租车运营成本提高利润减少,为了弥补这些损失,一些出租车司机出现了拒载现象。
对于加气和交班的拒载理由,据了解,目前郑州已经拥有加气站28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加气难”的问题。同时相关部门规定尾数为单号的出租车每天下午5点至6点交班,尾数为双号的车7点至8点交班。
“郑州从1994年到现在,还是10607辆出租车一直没有增加,是否上新车需要通过市政府进行客运调研后才能确定。”郑州市客运管理处主任赵治业说。
政府部门遭遇调价难
据管理部门调查,与周边省会及中心城市环比结果,郑州市出租车运价处于中等偏下水平。随着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出租车运价相对低廉,造成出租车与公交存在部分适应人群重合,客运基数增大。
郑州市出租车运价是2006年最后一次进行调整,普通型出租车起步价为6元/2公里,2公里以上每公里1.5元。那么,提高运价能否有效缓解“打车难”的问题?
出租车司机徐师傅表示,当前生活成本、燃气价等都在上涨,在现有政策和运营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应该适当调价;而市民杨女士则认为,出租车现有的体制有很大的空间为出租车司机提高收入,而不应该用乘客买单的方式来填补空缺。
“买方希望贱买,而卖方自然是希望贵卖。无论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一个最基本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平衡,所以对于出租车该不该涨价之间的利益博弈,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省社科院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建国如是说。
监管部门遭遇取证难
多年来,郑州市客运管理处一次次加大了对出租车违规营运的处罚力度,出租车首次违规罚款300元、培训15天;累计2次违规投诉注销营运资格,司机5年内不得从事出租车服务行业……
重拳之下,出租车行业的违规营运现象为什么仍然屡禁不止?“郑州市的出租车97%属于个体所有、经营,所挂靠的出租车公司对其没有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仅仅依靠运管处,管理难度相对比较大。”省交通厅道路运输局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的根源。
“对于乘客投诉拒载现象,我们经常会遭遇到取证难的问题,所以很难对司机进行处罚。”赵治业说,如果遭遇到拒载和宰客的情况,乘客可以把当时情形用手机摄录下来作为证据,方便调查时和司机对证。
“客运管理部门肩负着对出租车行业的监管重任,如何依法治理出租车运营中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他们责无旁贷的义务。”王建国说。
来源:河南日报 编辑:于姝楠